历史文化探索:宠辱不惊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2021-08-10 17:02
宠辱不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chǒng rǔ bù jīng。意思是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出自晋·潘岳《在怀县》。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历史典故】
唐太宗时期,有个叫卢承庆的人,字子余,,他被任命为考功员外郎,是专管官吏考绩的。因为他做事认真、公正,深受人们的敬重。
一次,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他给负责此事的一个官员评定了“中下”的评语,并通知了本人。受到惩处的官员听说后,没有提出意见,也没有任何疑惧的表情。卢承庆事后想了想,觉得粮船翻沉,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挽救的,给他一个“中下”的评语未免太过严苛了,于是,就把评语改成了“中中”,并通知了本人。那位官员依然没有发表意见,既不说一句虚伪的感激的话,也没有什么激动的神色。卢承庆得知此事,脱口称赞道:“好!一宠一辱不惊,难得难得!”于是,又把他的评语改成了“中上”。
后来,卢承庆本人也经历过大起大落,命运坎坷,但他的心情始终平静如水,并不因命运的起落无常而改变自己为人的原则。
【成长心语】
《幽窗小记》中有一副抒情志联:“一宠一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大意是:为人做官能视一宠一辱如花开花落般的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寥寥数语深刻地道出了对待名誉和地位应持的正确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做到去留无意,一宠一辱不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总是在顺利时趾高气扬,一经失意、挫折就一败涂地,失去勃勃生气,要么一精一神沮丧,要么完全陷入绝望的深渊,最终自己断送了自己。让我们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对待人生路上的顺利与挫折,让一切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