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黄帝的帝号之前为何用“黄”字?背后有何意义?

汉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到殷商时代转化成甲骨文,以后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大约公元前2700余年时黄帝出世,以其惊人的智慧与胆略,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历史,开启了中国的五帝时代,被后世誉为“人文初祖”。黄帝二字中,甲骨文中的帝字犹如架木或束木焚烧以祭天,具有天帝之意,古今意思变化不大,现代人很好理解,但黄字是什么意思呢?黄帝的帝号之前为何用“黄”字,为何不叫黑、白等?

01

根据古史记载,中国上古先有三皇,再有五帝,从皇到帝一字之差的称号背后,应该存在重大社会变化,或许是剧烈的权力之争,原因很简单,甲骨文中的“皇”与“帝”字形大相径庭,皇字犹如一盏古代的灯,上面火光闪烁,帝字模拟架木或束木焚烧以祭天(见下图)。因此,三皇称皇、五帝称帝,必然蕴含着重大意义。

见字生义,即便初见甲骨文中的帝字,也能生出此字不凡的认识。

可见,帝者至高无上,是黄帝社会地位的反映,那么黄帝要以黄字为前缀?炎帝之炎与火有关,舜帝之舜与名有关,那么黄帝之黄有何意思?古代文人对此早有研究。

一,本义为黄颜色

在中华文化中,有天下四灵之说,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但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种五大神兽之说,即增加了一个“中黄龙”,位于中央五行属土。

古人以黄为尊,龙为万物之王,因此黄龙最为尊贵,相传轩辕黄帝即为黄龙转世,因而被称之为黄帝,司马迁也曾记载“轩辕黄龙体”。

与黄帝差不多,大禹也是黄龙转世,相传大禹之父鲧治水不利,被舜帝依法处死,但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舜帝就破开鲧的腹部,结果一条黄龙升起,成为后来的大禹。

显然,这里的黄字代表颜色,黄帝之黄没什么特别含义。但这一说法存在明显错误,原因很简单,汉朝之后黄颜色才慢慢尊贵,在汉朝之前黄只是普通颜色,因此黄帝之黄的本义不可能是代表最尊贵的黄颜色。

二,黄通皇,黄帝即皇帝

古代文献中,有不少黄、皇相通的记载,先秦《庄子·齐物论》中说“是皇帝之所听荧也”,唐朝《经典释文》中说“皇帝,本又作黄帝”,唐朝《广弘明集》中说“皇帝使仓颉睹鸟迹造文字”,清朝卢文弨认为“皇、黄通用。今本作‘黄帝’。”

之所以古人将皇帝写成黄帝,是因为战国时代五行观点兴起,皇帝被认为是中央之君,中央属土,其色为黄,于是就写成了“黄帝”。与黄帝差不多的是炎帝,经过五行之说的改造就成了“赤帝”,主南方,属火。

但众所周知的是,秦始皇一统华夏之后,认为“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于是各取三皇五帝称号一字,合称为“皇帝”,所以嬴政是公认的始皇帝。如果在秦始皇之前,已经有人称皇帝,那么秦始皇雄心壮志地想要在称号上体现其超越三皇五帝的愿望,并一本正经地与群臣商议,这又如何解释?

三,黄只是形容字,用来修饰帝字

近代文人顾颉刚,疑古论的提出者,认为黄帝等是后人虚构,他在《尚书校释译论》中说,“本篇之‘皇帝’,指伟大美善的上帝。郑玄谓为颛顼,伪孔谓为帝尧,皆误甚!”这里所说的上帝,并非基督教中的那位神,中国古文中早有“上帝”之说,大概是上天、天帝之意。

但这一说法并未空穴来风,先秦史书上有诸多记载,《诗经》里有“有皇上帝”、“皇矣上帝”、“皇皇后帝”,《尚书》里有“惟皇上帝”,孔《传》的解释是“皇,大。上帝,天也。”因此,先秦史书上的“皇帝”或“黄帝”,可能就是伟大天帝之意。

如果将先秦史书上的“皇帝”之皇,看成是形容词,那么就容易理解秦始皇的皇帝了。大臣告诉秦始皇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始皇称呼改为“泰皇”,秦始皇自认功绩超过三皇五帝,于是取名“皇帝”,显然这里的“皇”绝非形容字。

可见,从古史上来看,黄帝之黄可能是指颜色,但不是因为黄色尊贵,而是因为土地的颜色,也可能是形容字,通皇,只是修饰帝之伟大。

不过,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著史也未必严谨,不是古人写的东西就一定靠谱,更何况古代文人没有见过黄字最初字形,对黄字可能缺乏根本认知,因而对黄帝或黄帝之黄就会出现认识偏差。如果要追溯黄帝之黄的本义,最好的办法是找到黄字最初字形。近现代考古发现的甲骨文,上面就有黄字,令人惊奇的是,甲骨文中的黄字与黄帝身份地位非常贴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甲骨文中的黄字,未必是最初字形,但却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黄字,对于解读黄帝这个人物具有一定参考的意义。

02

甲骨文中的黄字,结构非常简洁,像一个正立的人形,中间有一个“口”形(见下图1)。甲骨文中还有一种写法,就是“口”形中加了一横(图2)。西周之后,继承了商朝图2的写法,只是后来加了一个草字头,已有今天的黄字大致形状。

将甲骨文中的某个字,与今天的某个字对应,形成文字演化链,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解读出这个字的本义。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黄,地之色也。”《易·坤》:“天玄而地黄。”作动词,变,黄,表示草木枯萎或果子成熟。但透过下图可见,黄字本义显然不太可能是颜色,那么究竟该如何解读甲骨文中的“黄”字呢?

学者李学勤认为,黄字字形像一人胸前带着佩玉,像正立的人形,中间之“口”像玉环形。因此本义是人佩玉环,引申为佩环之称。

众所周知,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即便到了夏商西周时代,玉器还代表身份地位,能够佩戴玉器之人,往往必是位高权贵者。考古发现的上古墓葬中,身份地位很高的死者,往往都有精美玉器作为陪葬品。

因此,从黄字本义与中国的玉器文化来看,黄帝这个称呼应该是佩玉的天帝,从玉之高贵可以引申为“伟大的天帝”、“高贵的天帝”之类。

另外,《礼记·玉藻》说“凡带必有佩玉”,玉佩是带上的悬挂物。相传黄帝创衣制,而带上的玉佩作为装饰,可能就是为了表示身份地位不同,黄字可能指佩戴品级最高玉佩的人。因此,这里的黄帝可能又有一层含义,即含有至高天帝的意思。

关于黄、玉器、身份地位的联系,可以看一看甲骨文中的玉字,这个字非常有意思,后来分化出了“玉”与“王”这两个字,由此也可见佩玉与王者关系密切。

不过,黄字还有一种解读,即认为中间之“口”代表孕妇形象,于是黄帝之黄代表孕妇,孕育生命的母亲。如今看来,这一观点比较惊人,但实际早有议论。

民国时期,不少学者考证认为黄帝是女性,比如学者闻一多写了《五帝为女人说》。之所以有这一观点,主要认为上古是母系社会,女性掌握部落大权,父系社会之后,为了巩固父权,于是就篡改了上古五帝等的性别。

当然,黄字孕妇说只是一家之言,如今主流还是认为黄字是佩玉。

综上,尽管迄今解读出的甲骨文中没有黄帝记载,但通过对黄字本义解读,却一定程度上契合古史上的黄帝身份。因此,古史中的黄帝其人,总体虽然未必靠谱,必然有虚构之处,但也不能轻易推翻。

当然,黄字最初字形是否如此,如今还不能百分百肯定,原因很简单,比甲骨文早了千年的骨刻文已被发现,其文字与甲骨文存在明显继承关系,但绝大部分还未解读出来。况且,即便骨刻文,也未必是中国最初较为成熟的文字,可能地下还埋葬着比骨刻文更早的文字。因此,黄帝之黄究竟什么意思,还有待进一步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