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是如何发生的?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责任吗?
司马氏依次平定了从中央到地方,文官、武将发动的叛乱,亲魏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淮南三叛”被司马昭镇压后,亲曹魏的势力最后被完全消灭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司马氏取得了中央政权,成为实际上的君主,广大的门阀士族也投入司马氏怀抱,站在司马氏的队伍中,成为晋朝开国功臣。咸熙元年十二月壬戌,魏帝禅位于晋。晋武帝继位后,开始对诸王和功臣大加封赏,以表彰他们在司马氏夺权过程以及武帝受禅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晋初受封的大臣多为门阀士族,其中最有代表性集团莫过于玻琊王氏、太原王氏、河东裴氏和京兆杜氏。他们很早便投靠司马氏政权,为司马炎篡立,立下汗马功劳。汉魏以降的门阀一语,形成有一个过程。
争权夺势
按“阀”通“伐”,义为功劳。汉末世家大族经曹魏入西晋慢慢转变为门阀士族。西晋是在在门阀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曹魏时期的世族官僚或卖身投靠,或屈身折节,纷纷投入司马氏的怀抱。门阀士族凭借其祖上和自身的官位,可以让子孙轻而易举的得到较高的官位和中正品第,而低级士族,寒门庶族却不能挤身上流社会,得不到上品。就是这样一群寄生在朝廷肌体上而无视国家兴亡、争权夺势、骄奢淫逸、妒贤害正、浮华清谈之辈,断送了西晋王朝。
羊祜战功赫赫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却遭到王衍、王戎的妒忌,多次在武帝面前诋毁羊祜直感言之士,忠臣良将无法立于朝堂,满朝尽是趋炎附势,只顾一己私利之人。官僚士族阶级腐化堕落,危害国家安全,他们不干好事。在中央争权夺势,在地方欺压百姓,个人品德巳败坏到极点。高级门阀士族之间彼此争权夺利,结党营私。士族官僚在相互排斥和利用中结成党羽,形成朋党,加重了政权危机。
侍中任惜、中书令庚纯以及张华、向秀、和桥结成党羽共同打击以尚书令贾充为首,太尉荀顗、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冯就以及杨珧、王恂结成的团伙。贾充荐任惜为太子少傅妄图拉开任惜与武帝的亲近关系。任惜与庾纯共同推荐贾充镇关中,妄图将其排挤出朝廷。伐吴之役贾充集团也极力反对,武帝一直受其干扰和困惑,赞成伐吴的正直官僚受到他们的排挤与打击陷害。士族官僚们身居高位,不图为国家大计出谋划策,却为一己私利,结党营私,阻碍国家统一。
武帝赏罚不均
士族大官僚们骄奢淫逸,不体恤百姓疾苦,只顾自我享乐,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和生命。晋武帝本人作为帝国的主宰,拥有最高权力。他自己的能力又怎么样呢?武帝作为晋朝的开国君主,其实并不英武。真正为晋朝夺得天下的是他的祖父司马懿,经过其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的努力,到他掌权时大势巳定,坐享其成而己。可见武帝德才不及齐王攸远矣。武帝做皇帝以后,在政治上,并没有武帝不仅纵情享乐,也缺乏一个君主赏罚必信的权威,武帝赏罚不均。
司隶校尉刘毅奏石崇、武垓、袁毅等占田,武帝只处罚了地位最低的县令袁毅,而高门却未受到处罚。平吴之后,武帝生活腐化,武帝自己骄奢淫逸,也纵容下属官僚,违法乱纪。武帝自己不能做一个好的表率,也就不可能控制管理好自己的官僚集团。武帝时候,高级门阔士族把持中央政权,占据着优越的政治地位,引起广大低级士族阶级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这一系列的谋反事件,正反映了低级门阀士族对高级门陶士族和皇族势力垄断政权的不满和反对。国家千拖百孔、政局动荡不安,武帝不得不重新审视政权稳定问题,不能不想办法来调整各个阶层代表在政权中的比例,解决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武帝此举意在把政权向地主阶级各个阶层开放,以赢得各个阶层的广泛支持。
结语
作为最大既得利益的获得者髙级门阀士族绝不会心甘情愿与低级门阀士族分享权力。和平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只有诉诸于武力了。高级门阀士族与低级士族权力的争夺在武帝死后白热化了。“八王之乱”中宗王的支持者中就有很多来自地方上的低级门闽士族和地主豪强,他们有强大的武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