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豪迈的辛弃疾,其实也有调皮的一面

辛弃疾是挥洒豪迈的词中之龙,也是横刀立马的狂沙战士,一匹金戈铁马,一片断鸿声里,一幕挑灯看剑,就能使整座词坛为之颤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辛弃疾为抗敌事业终生奋斗,其间有过凯旋,有过大捷,当然也有过挫败与失利。每每遇到这种时刻,他总会从生活中索取快乐,然后将快乐注入字里行间,以自我解嘲的方式去应对世界的不堪。纵然已是60多岁的晚年,辛弃疾仍能以掉牙为题,一如既往贯彻辛氏幽默

《卜算子·齿落》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这首词写于稼轩六十岁之后,所以其齿落并非是被某人某事或者某朝廷笑掉的,而是由于自然脱落。假如他能像当初一样喊出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么我们必定悲从中来,感慨于这位硬汉的英雄末路。

可是辛弃疾却始终秉持初心,不卖老,不卖惨,就是用文字打动你!开篇第一句,辛弃疾就以哲学意味浓厚的辩证法起兴:“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坚硬的东西容易被折断,而看起来柔软的东西却难以摧折。这一句信息量颇大。

辛弃疾的搞笑作品皆有所指,那么刚柔之说也不例外。首先第一层信息,此二句是为了引出下两句的“舌牙”论,舌头为软,牙齿为硬,牙掉了可舌还在,恰恰印证了刚易折柔易存的观点;第二层信息,辛弃疾是无可争议的硬汉,不懂得圆滑处世,所以他遭受了很多不公与挫折,相反那些个性柔软、八面玲珑的家伙反而过得活色生香,混得风生水起,辛弃疾这两句的真正目的是暗讽。三、四两句的舌牙论,其实是老子的观点,其本质就是前文提及的处世问题。至此上片结束,下片开启,同时也开启了这首词的千古笑料。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阙通缺,已经缺少了两侧大牙,中间门牙又豁去了一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儿曹是儿辈,狗窦是狗洞,这一句是说:儿辈们不要笑话老翁我稀落的牙齿像狗洞,因为这狗洞可以供你们钻进钻出玩耍呀!乍读之下,着实被辛弃疾独具特色的幽默击中了笑点,试着幻想一下那个画面,辛弃疾咧着一嘴豁牙不无玩笑地说道:孩儿们,来钻啊!

想想古代文学史上,很少有大家能如此接地气,脑洞如此之大。不过,此处的“儿曹”并非指顽皮的孩子,而是指上文中的“柔者”,即那些使尽心机阿谀奉承的小人。而辛弃疾让这些人去钻“狗窦”,其讽刺和贬骂之意显而易见。

辛弃疾流露于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并不少见。想喝酒的借口:“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醉酒后的嬉闹:“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皆让人会心一笑。但从历史角度去看,辛弃疾的幽默其实是为了生活,而在这种幽默里又饱含着哀怨与讽刺,那么这种幽默就变成了不甘于生活的表现。正如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辛弃疾的尖锐刺痛了太多人的神经,因此柔软的环境早已经容不下他了。

纵览辛弃疾的这首词,用事最多,却圆转流丽,不愧为词坛妙手。但妙处尚不在此,而在于有所寄托,词人心中一片感慨,故不嫌堆垛。他心中有泪,故笔下无一字不呜咽。其实辛弃疾的很多作品都采用形象的手法,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半阕,也用了张翰秋风鲈鱼脍、陈元龙求田问舍、桓温叹“树犹如此”等事。

还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半阕,也用司马相如《长门赋》事,而联系到杨玉环、赵飞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孙仲谋、刘寄奴、元嘉刘义隆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以及廉颇一饭斗米等。虽然一些词作自首至尾,用事太多,却令人倍感悲感苍凉,豪隽可喜。清朝的陈廷焯评说这首词为辛词之冠,王国维也曾评价说,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