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伴随着陆游的一生,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有哪些?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国的苍茫大地上,用后半生完成了一个壮士最悲凉的等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先生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先生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先生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先生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人,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他一身戎装坚守在边疆要塞,亲自侦察敌情,甚至参加战斗。当参加战斗之后,他被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所感染,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决心和爱国情怀。这个时期也是他人生中最鼎旺的时期,同时也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旺盛时期,其中就有《独酌有怀南郑 》:
“忆从嶓冢涉南沮,笳鼓声酣醉胆麤。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秋风逐虎花叱拨,夜雪射熊金仆姑。白首功名元未晚,笑人四十叹头颅。”
还有《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但是由于受到奸臣诬蔑陷害,陆游被贬回到了老家,这种驰骋沙场,尽忠报国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不得不长期蛰居在老家山阴以消磨时光。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陆游也一直坚守着报国信念,不忘洗雪国耻之心。如他的《书愤》有云: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世明,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说,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愤慨,情绪有慷慨奋发,有幽愤哀伤。开头两句气概甚雄,篇末在感慨中仍抱有期待,并不显得衰飒。象这样雄健而有气骨,忠慨而有毅气的诗,自然是陆游七律中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了。
陆游赋闲在家,年纪越来越大,唯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想想梦中的战事了。比如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就是最好的例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说,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所有的爱国诗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诗歌史上写下了积极厚重的一笔,也以豪迈和悲壮的风格为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以其永恒的魅力永远影响着后人。整首诗,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以鼓励和激励。
陆游的家国情怀是伴随着他一生的!嘉定二年(1209)冬天,陆游因病去世,享年85岁。弥留之际,写下了那首千古流传的遗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说,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首诗应该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