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不直接控制蒙古高原 只能说成本和收益不符合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王朝和蒙古高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古代王朝为什么没有直接控制蒙古高原,中原王朝又是怎么想的?图版大也有坏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明白一个问题:统治成本与统治收益。我们普通人看来,历史的版图当然是越大越好了,这样才气派,这样才能显示大国的样子;再稍微有些历史 意识的人则会认为,我们最起码要守住长城以南的土地,这样才能够凭借长城来抗拒北方的战争和侵略。
但是,这样的答案不能够回答我们的根本性问题——版图究竟是靠什么来维持的?可能许多人会说,版图当然是靠大军来维持的了,只有能够打败外来的侵略者,版图才能够保持完整。这已经有些接近问题的答案了,但是却还不是问题的答案,因为它没有回答:我们依靠什么来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答案是,靠钱、物资和人口。这就是版图的统治收益的内容了,即统治一块版图的收益就是钱财、物资和人口。而既然有了收益,就必须考虑支出或者说成本了。我们统治一块土地,需要花费多少钱财、物资和人口,最后算除军事成本和其他成本之外,还能够收获多少钱财、物资和人口?这就是决定版图大小的根本性原因。
那么,蒙古高原那一块古代有多少人口呢?现代内蒙古有2534万人,外蒙古则是317万人,可以看出,即使是到了现代,外蒙古的人口也非常稀少。而古代包括内蒙古、外蒙古、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在内的所有国家加起来的人口也不过1000万左右——对比明代上亿甚至数亿的人口,这么广大的土地才1000万,确实很少。冯玉祥则记载得更详细:
“谈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 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
——冯玉祥《外蒙古纪行》
当然,这是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蒙古高原的人口相对中原非常稀少,从人口的角度来说,中原去统治蒙古高原肯定是划不来的——可能增加的人口还顶不上战争消耗的人口。那么人口的背后是什么呢?答案是:钱财和物资。因为钱财和物资的情况实际上决定了人口的增长上线。
蒙古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仅200mm,年温差可以达到40℃以上,这样的气候环境导致蒙古高原是没有办法大规模的种植农业的,所以自古以来蒙古高原的传统产业都是以畜牧业为主的。但是畜牧业也是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的。等到夏天、秋天的时候,水草丰茂,牛羊肥壮,草原上的人们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一旦等到冬天、春天的时候,草原上的食物就处于极度的匮乏当中。冬天草植凋零,春天草植还在生长当中,牛羊又处于怀孕的时候,所以这两个季节草原上的人们都没有办法很好的生活,除了贵族、大部落之外,很多小部落和贫穷的牧民在这个时候就只能“吃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一波又一波南下的高潮了——因为南方粮食多。
所以我们做个思想实验,假设汉朝直接在蒙古高原设置州郡,派遣官员进行直接的治理,那么我们汉朝的官员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很恼火的问题了:秋夏这块地只能收获牛羊,一方面不值钱,另一方面卖到遥远的需要牛羊的中原也很麻烦,交通满足不了;等到冬天和春天的时候,官员们可能还必须花费大量财力从中原拉粮食救济当地人民了——因为确实没饭吃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一算,统治这块地怎么算都是亏本的,不仅仅没有人口、物资和财富赚,还要因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粮食供给不上、文化差异还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这里有可能的牧民起义。这个思想实验是不是切合实际的呢?答案是,是的,因为我们历史上有人这么实践过,那就是唐代。
唐代的版图空前扩大,设置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黑水都护府对前朝都不敢直接管辖的地方进行管辖,这过程当然是很热血的,但是实际上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比如,唐代几乎近三百年的历史都在打仗,虽然胜多败少,却也给民间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譬如杜甫就曾经写过: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唐代的军费开支更是惊人,天宝年间采取租庸调的税收制度,岁入正租1260万石,军事预算占去62%多;岁入绢布2345万缎匹,军费为27%以上。即使是这样,最终大唐还是没办法维持住庞大的统治,从而出现了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大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