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身世如何?是不是曹参的后裔呢?

东汉末年皇权衰微天下大乱,许多地方的军阀名义上仍然对汉天子称臣,可实际上早成为了一方霸主,根本不听命于汉廷,其中就包括曹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关于曹操的身世,一直以来都是世人争论的焦点。曹操称自己为西汉初年名相曹参的后裔,却引来了不少质疑。

而后世有声音认为,曹操本姓夏侯,应当是西汉初年名将夏侯婴的子孙,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整个曹魏宗室的成员,到底是谁的子孙呢?

01《三国志》称曹操为曹参之后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书中,曾记载过如下内容: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后世之所以会对曹操的身份有所质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说法来自《三国志》一书。

《三国志》为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史学家陈寿所写,其中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恰恰就是因为陈寿做过晋臣,加上西晋王朝的基业是从曹魏政权那里继承而来的,所以陈寿大有为曹操一脉粉饰出身的可能性。

不过这种观点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陈寿原本为(蜀)汉臣,是在蜀汉亡国之后才转投了西晋。公元265年时司马炎才取代了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的帝位,从而建立了西晋王朝。

而《三国志》一书成书于公元280年之后,此时晋帝的封建统治地位已经十分牢固,同前朝的纠葛也基本上被全部斩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寿似乎也并不具备为曹操一脉粉饰身世的动机和理由,毕竟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也不会给陈寿带来什么好处。

02曹操至少不是曹参嫡系后裔

现在让我们从头梳理一下曹参家族,因曹参有辅佐汉高祖开创西汉王朝之功,再加上其功劳被汉高祖认定仅次于第一功臣萧何;因此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曹参便被敕封为平阳侯,爵位世袭罔替。

根据中国古代普遍采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只有曹参的嫡子一脉才有资格承继平阳侯的爵位,这一脉成员也都会被详细记录到沛县曹氏的家谱之中。不过由于封建社会允许出现一夫一妻多妾的现象,因此像曹参这样的贵族自然而然就会有许多的子嗣。

可那些非正妻的妾所诞下的子嗣,就很难因庶子的身份而受到重视。久而久之,庶子的庶子的庶子就会慢慢被家族所遗忘、生活也会越来越落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中山靖王的后代、蜀汉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了。

在目前已知的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其他能够直接印证曹操就为曹参后裔的证据。不过有一个细节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些端倪,那就是在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并建立起曹魏政权之后,曾再度敕封曹参的后人为容城侯(汉章帝执政时期曾首次敕封曹湛为容城侯),并允许其以嫡子的身份继续祭祀曹氏先祖。

另外,在汉章帝一朝之前,曹参嫡系一脉其实就已经断了香火了。至于随后承继爵位的曹氏后人,只是曹氏家族的旁支族人而已。

这两点都足以证明,曹操一脉本就不是曹参的嫡系后裔。因此后世便有声音认为,正是因为古人通常会疏于对庶子后代资料的记录,使得曹操具备了“钻空子”的能力。只要他一口咬定自己是曹参的后裔就足够了,其他人根本无法考察这背后的真实性。

03宦官之后的身份让曹操的身世变得更加迷离

另外一个让曹操身份被后世屡屡质疑的原因,则是因为他的祖父曹腾是一名宦官。曹腾很早就净身入宫,所以终其一生都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不过在服侍汉帝的同时,为延续曹家香火,曹腾收养了曹嵩为子。而曹嵩,正是曹操的生父。

在曹嵩和曹建立父子关系之前,二人身上还流淌着一样的血,毕竟二人都为曹萌的后代。不过史书上几乎没有曹萌的记载,再加上当时只有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家庭才会将孩子送入宫廷,所以可以推断曹萌为曹氏一族的家长之时,曹氏家族的生活状态应该比较拮据,而这也反过来印证了曹参庶子一脉生活环境一直较为困苦的情况。

至此,关于曹操究竟是不是曹参后人的问题已经无法再追溯下去了。毕竟曹萌的先祖如今已经无法考证,甚至连曹萌其他的三个儿子的去向也不得而知(曹腾为曹萌第四子)。就在人们为此感到失落时,《曹瞒传》中记载的内容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在《曹瞒传》中,第一次提出了曹操为夏侯家后裔的观点。

《曹瞒传》为三国时期吴国人所写,结合当时曹吴两国的关系来看,很有可能是吴国人为了抹黑曹操才故意如此书写的。再加上这部书的文学气息十分严重,书中提及的内容自然难以作为证据使用。

04结语

有趣的是,复旦大学曾在本世纪对自称是曹操和夏侯家的后人的DNA进行了采样,并且在对1000个样本进行详细检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曹操既不是《三国志》中所记载的那般是曹参的后人,同时也和夏侯家没有多大的关系。另外也证实了全国将近八十个自称自己为曹操后人的家族中,只有九个家族才是真的曹操后裔。

可惜的是,关于曹操到底出身哪个家族,如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根据复旦大学给出的研究结果,曹操甚至连曹参家族下的庶子一脉都不是。

所以基于此,一种新的说法便被提了出来,那便是曹操的先祖可能本就是抱养来的。至于这一观点的真假,还需要后人不断拿出新证据才能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