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为何两人的关系却不好呢?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辈分上来说汉武帝应当叫他一声叔叔。虽说是窦家的人,可窦婴同姑姑窦太后并不是一路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窦太后疼爱梁王刘武,汉景帝为了讨好母亲,曾在酒桌上戏言道:“我死之后传位于弟弟梁王。”窦太后听了自然是满心欢喜,一家人兄友弟恭,好不和睦。可窦婴偏偏这时候跳出来破坏大家的兴致: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窦太后听了之后脸都绿了,你作为窦家的后代不听我的就算了,这胳膊肘怎么还往外拐,从此就记恨上了窦婴。
窦婴也是个有脾气的人,眼看自己在朝中越来越受排挤,直接撂了挑子,称病辞职回家休息。
直到七国之乱的时候,因为窦婴军事天赋奇高,汉景帝想要重新把他召回朝中带兵平叛。谁了解窦婴这时候却端起了架子,就是推托有病不肯出来做事。
汉景帝好说歹说,又是加封窦婴为大将军,又是恩赐黄铜,连窦太后也主动和他缓和关系,窦婴这才肯出来做事。
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
靠着平叛的功劳,窦婴声名远播,吸引了许多宾客前来投奔,在朝臣中的地位仅次于条侯周亚夫。
本来经历了这么一番沉浮,窦婴的脾气应该会收敛许多。但他就是本性难移,在太子刘荣被废之时,又跳出来跟皇帝打擂台,死活要汉景帝收回成命。汉景帝也是铁了心想扶刘彻上位,根本不听他讲话,命令两边亲信直接把窦婴推出宫门之外。
窦婴顿时又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故技重施称病辞职,躲到深山老林里一住就是几个月。一言不合就生气撂挑子。这哪里是当朝重臣该有的做派,窦婴这明摆着就是自毁前程。
公元前143年,朝廷丞相之位空悬,窦太后三番五次跟汉景帝商量:“窦婴既是自家人,又立过大功,担任丞相最合适不过。”汉景帝最后实在被唠叨的没办法,就和母亲掏了心里话:
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身为大臣,能够傲娇到让皇帝跟母亲诉苦,窦婴算得上是古往今来头一份。
当然窦婴也为自己的傲娇付出了代价,错失了更进一步的机会,直到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窦婴才终于圆了丞相的梦。
窦婴做了丞相后,名士籍福前来祝贺。几杯酒下肚,大家的关系不由得拉近了几分,籍福忍不住给窦婴提了个醒:
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大意就是说窦婴是个直脾气,一向嫉恶如仇,而丞相则需要对好人和坏人兼容并包。如果窦婴不能改改自己的性子,只亲近贤臣而疏远小人,那丞相的位置肯定做不长久。
籍福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就和明世宗嘉靖重用严嵩一般,他比谁都清楚严家的所作所为。但朝中所谓的清流,如果失去了严嵩这类人压制,那就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威胁皇权统治。而窦婴作为丞相也是如此,如果一味疏远坏人,那他们就会联合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对付窦婴。
可窦婴毕竟是窦婴,压根没把籍福的话当回事。刚上台他就大力推荐儒生赵绾、王臧担任御史大夫和郎中令,还鼓励大家揭发皇室宗亲中品行恶劣的人,一经查实立马贬为庶民。
这一番操作下来,搞得各路王公贵族怨声载道,纷纷到太后那告窦婴的状。窦太后本来就是崇尚黄老学说的人,一向主张无为而治。听到窦婴如此大动干戈,还重用儒家的人,她不由得勃然大怒,随即罢免了赵绾、王臧的官职,连窦婴也受了牵连丢掉了丞相的职位。
从此之后窦婴便一蹶不振,再也没能回到朝堂之上。
总的来讲,窦婴就属于典型的握着一副好牌打得稀烂的人。背靠太后树大根深却从不亲近,荣立战功位极人臣却不知收敛,忠义之士金玉良言却不思借鉴,终其一生,窦婴从未在政治觉悟上有过多少进步。
不可否认窦婴是个率真的人,如果他能够随着地位的改变,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那凭借这份率真说不定可以千古流芳。可遗憾的是,窦婴走上了歧路,率真变成了傲娇的借口,将他一点一点推离了时代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