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春兴》武元衡所作,是作者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

武元衡,字伯苍,是武则天的从曾孙,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位诗人,是少有的诗人宰相。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武元衡所作的《春兴》吧。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儿时听到这首歌时并不是那么的感怀,长大后,一些懵懂的感觉渐渐地转变成亲切。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岁月荏苒处,那故乡的容颜早已深深地刻满了皱纹;时光流逝间,那妩媚而笑的红颜却早已成为故乡的符号;白驹过隙旁,那儿时的欢笑早已如定格的相片,不小心滴落的水滴让它变得模糊不清。

故乡,是一位田园诗人, 把贫瘠的黄土地抒写得洋洋洒洒。故乡,是爷爷铜烟袋锅里长出的袅袅故事——曲折却悠长。故乡,是父亲播种的串串童话 ——年年都有新芽破土而出。故乡,是母亲用心血孵化出的丑小鸭 ——在十旱久不雨的'旱河中长大。故乡的淳厚是美,粗犷是美;婴儿啼哭是美; 邻里间说笑是美;鸡啼是美;狗吠是美;马嘶是美;就是家大婶、和李家二哥 闹玩儿时的打情骂俏都是美,足以让你久久地去品味……

故乡,千百年被游子吟唱过的千古话题。尤其是诗歌鼎盛时期的唐代,许多诗人经常因为公务出差或者外出游学,在异地他乡,孤苦伶仃,触景生情,留下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唐代诗人武元衡写过一首《春兴》,可谓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说,雨后初晴,细雨冲刷过的柳树苍翠欲滴,残花凋谢落尽,黄莺在枝头啼鸣。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洛阳城。

武元衡少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建中四年(公元784年),参加科举考试,因诗赋文佳,金榜题名,位列进士榜首,也就是状元。武元衡精于写诗,是中唐有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诗人宰相。《旧唐书》记载 ,武元衡工于五言诗,很多人都传抄他诗篇,配上乐曲传唱。武元衡一生写了很多诗,他的诗以藻丽绮丽、琢名精妙著称。这首《春兴》正好体验这样的风格。

《春兴》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不过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刻,诗人被春光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邱”(《楚辞·哀郢》),禽兽尚且有怀旧之情,人也不免于对故土有一种深沉的眷恋。特别是当春花秋月之下、物换星移之时,平时郁积于心的这种真情便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被勾引出来。两行清泪、数句新诗,便是他乡游子所赖以寄托乡情的常见方式了。

首句“杨柳阴阴细雨晴”写到江南暮春的典型风景:满眼柳树成荫,天空晴雨不定。在这句里,诗人以“阴阴”二字描写杨柳的情态,便觉异于凡俗。试想,柳眼尽舒,绿阴匝地,这意味着春天的足音已经渐远,怎不令离人肠断,游子沾襟呢?再如“细雨晴”:细雨连绵,阴晴无定,也是对江南暮春景色的概括描绘,非熟悉生活并善于概括提炼者不能为此。

第二句“残花落尽见流莺”写到,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 “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失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制地产生了。

第三句“春风一夜吹乡梦”,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第四句“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而故乡在哪?就是当时的首都洛阳啊!当朝皇帝在洛阳正受到藩镇割据影响,国家也一日日震荡不安,诗人虽然不在都城,但对国家担忧的情感早已随春风飞到了洛城。

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幻想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想象力,感受到了诗人独特的才情,感受到了诗人骨子里的感伤之怀。正是离开了故乡,无论春天的风景有多么优美,对于诗人来说那都是无心去欣赏,只是想到了遥远的故乡,那个风雨中飘摇的洛阳。

正因为有如此高的文学造诣,后世人对武元衡和他的诗评价很高。魏泰在《临汉隐居诗话》中指出:“武元衡律诗胜古,五字句又胜七字。”晚唐诗人张为在其所著的《诗人主客图》中称武元衡与白居易齐名,刘禹锡尚在其下。评论诗人的流派,以白居易、孟云卿、李益、孟郊、鲍容、武元衡6人为主,其余为客,每人名下摘句举例,各有标目,分附入室、升堂、及门等,把武元衡奉为“瑰奇美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