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所作,写出l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情绪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一生放浪形骸,他的词多为市井阶层男女之间的爱情,具有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柳永所作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吧。

据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记载: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顿时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这是一个悲伤的曲调,提起“雨霖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柳永。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说,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柳永说,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上片写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情绪。

起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接着三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作者设帐饯别的过程始终心情低落,而当留恋之情正酣正浓时,却不得不被远行的催促打断,留恋伤感容不得畅快抒怀,愁绪更增。

接着两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的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最后三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交代了痛苦的原因:这里,人们可以想象这时兰舟已向南驶去,柳永正坐在船舱里出神。当他一想到目的地还很遥远的时候,不禁抬眼望去。暮色苍茫,楚夭辽阔,他更加愁闷起来。

这首词的下片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起首三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写作者的感慨: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这是从个人的离别之苦推及到一般人,俯仰古今,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有力。

接着三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作者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漂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世人称道,成为名句。

最后四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者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后世人对柳永的这首《雨霖铃》评价很高。他们认为,首先这首词的艺术手法相当高:托物言情、广用白描。如用白描手法写景,“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神态,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托物言情,展现情思,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捕捉了月西沉、天将晓的情景;杨柳岸使人联想到折柳赠别的习俗,依依杨柳,绵绵别情。

二、点缀渲染,恰到好处。刘熙载《艺概》中谈到:词有点(点缀)、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它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画法论词,从中可看出柳词中有画,反复渲染。即精雕细刻,又大胆泼墨,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的点染技巧,确实达到很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