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王绩所作,也奠定了王绩在诗坛上的地位

王绩,字无功,因隐居东皋,自号东皋子,唐代初期诗人,是被后世公认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开创唐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绩所作的《野望》吧。

上呈齐梁文学,宫廷诗在初唐文学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还有相应的宫廷文人集团,代表作家有杨师道、李百药、上官仪、文章四友、沈宋等。尽管统治者对重声辞的南朝文学与重气质的北朝文学怀有“各取所短,合其两长”(《隋书·文学传序》)的希冀,但具体实践则不尽人意。

初唐的宫廷诗,在内容上,多为应制奉和、歌功颂德的台阁体;语言上,描写直露绮绝,却缺乏真正的生命热情。形式上,虽然做出了重要的建树,逐渐倾向于摭拾与摹拟六朝声律,促进了律诗体制的完成,偶有情致动人的佳作,但其总体面貌,却是在华美的形式中呈现出情调上的苍白平庸,这是宫廷文学很难避免的。

如果要让使诗歌摆脱宫廷的羁縻,面向更广阔的时代生活,换发新的蓬勃生机,这个任务,就不能不落到了那些来自草野闾里的作家身上。这时候,王绩作为一个怪诞的醉汉、固执的隐士及自足的农夫乱入其中,就像来自山野的一股清流,让人耳目一新。

王绩,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被称为“神童仙子”。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时人称为“斗酒学士”。但也因性情简放、耽于饮酒而遭人弹劾,于是弃官而归隐家乡,后写下很多与“酒”有关的诗文。

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他的《野望》,在宫廷诗盛行的初唐时期,就像是宫廷饕餮大餐中的一盘野菜,香艳的宫廷味道中掺杂了一股乡野的土腥气,让人食欲大增。于是王绩就凭这首《野望》奠定了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说,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这首诗的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诗的起因。贞观初年,王绩做了酿酒高手太乐署史焦革的下属,但没多久,这个高手就去世了,但是酿酒高手的夫人还继续酿酒,王绩继续有酒喝,就继续当官。直到这位夫人也过世了,酒断了,王绩就辞官归隐,躬耕东皋山。这里就是写在东皋山四处张望的景色,谓之《野望》。

诗人是在薄暮时分登上东皋山的,此时他的心情有些不平静,不知心安何处,他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归属感,他似乎有心事未决或者有块垒未销。总之,他很彷徨。他的这种感觉,由何而来?显然来自他本人对当前社会形势和社会现实的直接感受。

他,出生在隋朝,做过隋朝的低级官员,现如今,隋灭了。忆昔年,他曾在隋朝六合县丞的任上,因酒驾被开,因此对于这个逝去的朝代,他既有惋惜之情,似乎也无可眷恋。然而对新建立的唐王朝,他又感到陌生,他没有投身过那场轰轰烈烈的改朝换代的革命,因此新唐的建立,他既没资格排坐坐,也没机会分果果。他,刚过而立之年,对这个年纪的他来说,隐居原也还早,然而做官似乎无望,因此登上东皋山,他自然而然生出徙倚欲何依的感慨。

这首诗的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两句,描写诗人在东皋山看到的萧条的景象,而且与整个“悲秋”的抒情传统相连。秋色是红黄杂陈的、落晖也是明亮的,这隐约透露出诗人内心情感的明亮与强烈。诗人并非在写一树一山,而是千树万山,他所处的整个自然界,因此,他所表现的并非一种情绪,而是扩大到一种境界。王国维论诗看重境界,因为只有拥有了广阔而深沉的境界,读者才能真正以自我的生命去体会。王绩虽然是凄苦的,却不执迷,反而能将自我的心绪扩大到整个世界的悲哀与绝望,这就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厚重强烈,更具备感发的生命。

这首诗的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两句,诗人描绘了牧人驱赶牛群归来,猎人骑着马儿带着猎物归家的动态田园画面。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可是,身临其境的王绩,他的感受远不能像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

这首诗的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两句,“采薇”暗用伯夷 、叔齐义不食周粟, 采薇而食 ,最后饿死在首阳山的典故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前途迷茫 ,周围又找不到知己 , 只好长歌当哭, 效仿伯夷、叔齐那样做一个隐士吧!但王绩的追寻的“隐”与陶渊明等皆不同,陶潜“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坚定,或者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自在都不同,他是真正表达出了属于自己的忧愤、寂寞与境界,表达了自我的生命。

王绩的这首《野望》,“起”得丰腴、具备多种可能性,“承”得亮烈又深沉阔达,将情感发挥到极致,“转”,在境界上自然,在事像上却是反衬,最后合归一处。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这首诗在思想感情与意象选择上与文学传统相连,却又具备着自我独特的姿态。所以后世人对这首诗评价都很高。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