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朱淑真所作,作者在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朱淑真所作的《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吧。

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不如男子,寻常人家甚至都不允许女性读书,科举考试也只限男性。但唐宋时期则不同。唐之盛世,宋之繁荣,孕育出中国诗歌史上的两颗明珠——唐诗宋词。唐宋时期,即便是粗通文墨的民间艺人,也会吟诗作词,可见当时风气。而这种风气自然也影响闺中女子。于是涌现出许多才情不让须眉的才女。汉有蔡文姬、晋有苏惠、唐有鱼玄机、宋有李清照等等。其中李清照甚至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才华成就,足称一代词宗。

其实除了李清照这位伟大的才女之外,宋朝还有一位才女,她其实也是同样的非常有才华,那便是朱淑真。可能有的朋友对于她并不熟悉,但是她的词作,相信大家一定是不会陌生,而且据说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便是她的作品。

朱淑真是我国宋代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是一个小姐,父亲为官,家中条件好,朱淑真是一个大家闺秀,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博古通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弹琴画画写诗信手拈来,可谓是一代才女。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子到了成年就要出嫁。然而,和现代的自由恋爱式的婚姻所不同的是,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朱淑真即便是才女,也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嫁为人妻。根据考证,她所嫁的丈夫是一个小官吏,但婚后生活并不快活。朱淑真对丈夫很不满意,她不满意丈夫的地方,并不是无财无势,而是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

于是,朱淑真在婚后不久,她便因失望而发出了这样的抱怨:“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于是朱淑真这段婚姻不幸福,因为两人的思想高度不一样,朱淑真最后抑郁而死,葬在杭州青芝坞。相传在朱淑真死后,她作品都被她的父母手烧掉了,后人把她流传在外的作品编辑成了《断肠集》。

朱淑真满腹经纶,却为闺中女子,没有男子的仕宦之途与广泛社交的自由,被陷于封闭狭小的深闺之中,爱情就成为了生活的重心,十分渴望甜蜜浪漫的爱情故事。但她无法摆脱封建礼教,没有选择的权利,唯有服从父母命令。个人不幸的婚姻,一腔幽怨,唯有在诗词创作中得以排遣。“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

如朱淑真在《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中写道: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朱淑真说,春日暖暖的阳光,像在抚弄着杨柳轻柔的枝条,在花园的小径上,涌动着浓浓的香气。可过了清明节天却阴了起来,云雾笼罩着红楼,好似是把它锁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朱淑真说,午睡醒来,听到莺儿美妙的鸣叫声,却又唤起了我的春愁。这莺儿却在哪里呢?是在绿杨影里,是在海棠亭畔,还是在红杏梢头?

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上片写在阴雨连绵的春天里,作者愁绪万千,回忆起揪心的往事。开头两句“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接着三句“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这清明节后天气变差,作者心情也变差,因为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涌上了作者的心头。

下片着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开头一句“午窗睡起莺声巧”写黄莺的啼叫唤起作者的愁绪。接着四句“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写作者追寻黄莺的下落,或者她是想制止它勾魂似的叫声吧!

朱淑真的诗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她的诗词艺术成就很高,后世称之为“红艳诗人”,常把她与同时代的李清照相提并论。南宋淳熙九年(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序文开头说:“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颂朱淑真词,每茄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