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曲风格为何会变得凄婉哀怨?与她的个人经历有关
宋代是词曲发展最鼎盛的时期,涌现大量词曲大家,例如辛弃疾、李煜、柳永等人,李清照也是其中之一。比起词曲出名,李清照的词曲风格更为后世追捧,甚至将她的词比作宋代婉约词之最。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世家,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礼部员外郎,并且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李清照或许也是受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响。再加上少时的李清照因为生活在文化气息浓厚且自然环境和社会风气开放的汴京城,所以接触的社会面十分的宽广。
也因她出身的原因,所以她可以整日游览于市井和自然美景当中去,也正是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让李清照受到了极大的熏陶,给她的词风添上了一抹自然风采。
并且少时的李清照对于写情爱诗词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禁忌,这也是她独特的风格之一。特别是在她结识了自己一生最爱的男人赵明诚之后,她的词风更加的婉转细腻。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让一代女才子为之倾倒呢?
其实赵明诚跟李清照属于门当户对的类型,赵明诚的父亲也在宫中任职,与李清照的父亲多有来往,一来二去,李清照也与正值风华的赵明诚相识,经过两人的接触以及双方父母的媒约最终成为了夫妇。
当时的李清照仅仅十八岁,她与赵明诚能够互相欣赏喜欢的原因在于两个人的志趣相投,对于文学都有着着迷的追求,并且都对金石爱不释手。据记载,两人曾为了购买金石,不惜典当衣物,然后去相国寺里淘一些喜欢的玩物回去,两人能够玩弄很久,乐此不疲。这也是典故“说一是一”的由来。
更甚的是,据说有一次有人得到了一件《牡丹图》真迹,便送到夫妇二人这里希望能够让他们买下。当时夫妇二人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可谓是眼前一亮,足足欣赏了两天,但是因为自己钱财不多,最终依依不舍地将画送了回去,足以证明二人属于天造地设的一对。
而且,自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之后,二人可谓是如胶似漆,不管到哪里,二人都是以诗词传情,表达对对方的思念。其中就有李清照给丈夫写的一首《醉花阴》。里面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诗可是深刻地表达了李清照独居闺中,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寂寞难耐之情。当时的赵明诚收到诗后,深为感动。但是又不服气自己的女人能比自己还厉害,于是就连写了五十余首诗与李清照的诗放在一起,让人品鉴,结果就是这一句“人比黄花瘦”让品鉴之人连连赞叹,赵明诚也彻底的佩服。
后来,赵明诚被派往建康担任知府一职,本来一桩好好的喜事却成为了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且阴阳两隔的转折点。在赵明诚担任知府的时候遇到了城中叛乱,害怕过度的赵明诚弃城而逃,让本来对自己丈夫期望很高的李清照彻底绝望。
连连写诗谴责,而因为此事愧疚不已的赵明诚却也意外死在了逃跑途中,结束了二人恩爱的夫妻生活。
中年丧夫的李清照在词风上突然转变,更加的幽怨和深邃,独自守着二人留下的藏书和家财郁郁不可终日。也就是在这时候,有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趁虚而入,天天对李清照嘘寒问暖,最终感动了李清照,两人不顾外人的风言风语成了亲。
但是这段缘很快就断了。因为李清照发现现在自己丈夫的官职竟然是买来的,于是便一气之下把他告上了衙门,最终也害得自己锒铛入狱,但索性之后被家人赎出。
看透了人间苍凉与世间百态的李清照无欲无求,专心完成赵明诚未完成的《金石录》并且整理自己的词作,在此期间还上奏建议北伐收复中原,但都无法实现。最终,李清照在孤苦无依,寂寞冷寂中死去。
总结:李清照的诗词创作风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一生的经历所带给她的,从幼时耳濡目染的文化和自然风光,到婚后与赵明诚两人的恩爱和思念,以及对最后国破家亡的叹息,都是影响李清照婉约词风的重要原因,她的词也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