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汉化与改革?他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拓跋宏,北魏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主要内容就是汉化运动。北魏统治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改革呢?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古代游牧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地之后,经常会面对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生活习惯的转变、政治统治基础的转变、文化和经济的转变。这些都成为了少数民族统治者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无论是什么时候,正确而合理的处理因为民族差距而造成的问题,都成为了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后的首要工作。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的少数民族的汉化的例子,是在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这次改革既有社会文化环境之下外部条件的必然性,也有孝文帝本身作为统治者不得不实施的手段。
北魏的崛起和前秦在淝水之战中的打败有着关系,当时在苻坚的铁腕政治之下,北方已经初步出现了基本的统一。然而苻坚却没有选择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而是迫不及待地率军南下,想要一统天下。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而北方也再次陷入了混乱,而北魏也是在这个期间崛起的。
鲜卑人脱离了匈奴的控制之后,在拓跋珪的带领之间,开始了艰难的建国之路。鲜卑也就是北魏立国之初是在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随后在连续不断的作战之中,打败了后燕、大夏等众多的其他北方势力,完成了对北方地区的基本统一。同时还展开了对柔然的主动出击,解决了北方地区的威胁。
最终在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了对北方地区的统一,从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此时北魏内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的融合带来的矛盾。鲜卑族是传统的游牧民族,不论是在北方草原还是依附于匈奴的时候,其主要的生活习惯都是游牧为主。
然而北魏建国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文明的过度。因为要统治整个国家,必然要前往各地重要的城市驻守,保证各地的安全。
这就使得众多的鲜卑人要去改变其生活习俗,之前的游牧文明根本不适合现在一统的王朝,而且鲜卑人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融入汉民族的文化生活圈,那些重要的职位最终就会被汉民族取代,而鲜卑人的统治者也就名存实亡了。
因此在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之后,包括之后的文成帝和献文帝都专门针对北魏所面临的问题有过改革。然而此时的北魏鲜卑贵族旧势力庞大,对于改革有着极大的反对,对于融入汉民族有着极大的抵触,根本不愿意因此在这一时期虽然有过改革,但是成效近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随着北魏统治的深入,这其中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此时的矛盾是多样的,首先就是鲜卑贵族内部的矛盾,在当时有一部分有远见的鲜卑贵族直到变则活,不变则死,因此在极力地推动改革的进程,同时也不断的学习汉民族文化,使得自己逐渐融入其中。
当然也有一群人是顽固的守旧派,对于荣辱汉民族文化有着严重的抵触心理,甚至说丝毫不愿意改变。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汉族地主阶级和鲜卑贵族的对抗,虽然是鲜卑人名义上在统治国家,然而在北魏建立过程之中,真正的出力者是众多的地主阶级。他们对权力的掌控和要求,近乎和鲜卑人一样;然而鲜卑人却不愿意将自己的权力分割出去,对于汉民族地主阶级有着严重抵触情绪。
然而汉民族地主阶级在数量上和对汉民族的号召力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北魏统治者不得不选择折中处理,来平息双方的矛盾,同时也兼顾双方的权益,从而稳固自己的统治。
总结:其实北魏统治者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并不意外,北魏的建立单纯的依靠鲜卑人是不可能的,汉民族地主阶级必然要参与其中。而一旦汉民族地主阶级参与建立,其中不仅仅是权力之间的分配。
其中还包括汉民族文化对鲜卑人的影响,而且北魏的统治者基础也是汉人,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治稳定,选择改革和汉化是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是无法逃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