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迁都后,为何周天子的地位下降非常快呢?
烽火戏诸侯之后,西周王朝的统治根基出现了松动。再加上旧都城镐京因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已经不再适合继续当首都使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因此被贵族集团推上王位的周平王决定将都城迁往洛阳,东周王朝的历史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春秋时期。受西周初期所颁行的分封制的影响,周天子的地位正在快速下降、地方诸侯的力量却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诸侯都想称霸一方乃至全国,而齐国则第一个做到了。然而齐国的霸业,可以说是成也管仲,败也管仲。
01管仲变身经济学家
齐国想要称霸并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之上,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刺激经济的发展。只要百姓生活富足、国库存银充裕,那么想要进行任何建设工作或者是重点发展某一领域都会变得易如反掌。
齐桓公在拜管仲为相之前,齐国的经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库见底的存银,连士兵的军饷都发不出来。没有军饷,士气定然低落,也没人愿意为齐王征战四方。而此刻齐国周边的诸侯国也都在摩拳擦掌准备逐鹿天下,国防力量严重不足的齐国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全自己都是个问题,更不要提什么争霸了。
因此在管仲走马上任之后,立刻着手对国内经济进行了改革。该说不说,管仲的身份角色还是切换得非常快的,摇身一变就成了经济学家。他认为齐国应当重点发展农业,先让百姓整体富起来,随后国库也就顺理成章地就会充盈起来。于是出台了许多刺激农业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齐国的农业环境逐渐变得好了起来。
除此之外,管仲还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无论是当时还是以后(一直到封建时代末期),这种重商思想都是十分难得的。不妨来回忆一下那些历史上重视商业的王朝,如宋朝和明朝,都曾经取得过哪些辉煌的成就。管仲双管齐下,很快就使得齐国经济走向繁荣,也具备了扩军备战逐鹿天下的资本。
02实行国野分治制度
什么是国野分治?这里的国不是指国家的意思、野也不是指野外或野人。国,指的是一国之主(周天子和各诸侯国的诸侯王)以及贵族集团成员所居住的地方。而野,是指平民百姓所居住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君主和贵族们都居住在都城内,所以后来国也就泛指首都、也泛指各地方了。
所谓国野分治,就是将国和野分开治理。比如在都城以外的地区设立更多的行政机构、细化管理地方的事务和能力。而秦代所实行的郡县制度,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野分治制度其实就是郡县制度的雏形。
那么管仲为什么要实行国野分治制度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要明确区分开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界限。该制度实行后,贵族集团基本上垄断了政治,而平民则彻底失去了参与政治的能力。而在西周时期,平民不仅对政治有着极大的兴趣,也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在公元前842年,居住在镐京里面的平民就曾经团结起来将周厉王赶出了都城,实际上就是废除了他的君主之位。但是在国野分治全面实行开来后,普通平民完全成为了被统治阶级,本来在漫长的岁月中就正在被逐渐削弱的政治权力和地位更是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管仲的国野分治制度确实给齐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地方在于行政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样有利于加快齐国的崛起进程。
但是问题也很明显,其一便是如果决策者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那么平民百姓就只能默默承担失误所带来的恶果。
其二便是整个贵族集团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政治上也获得了很多特权。而平民的政治地位正在快速跌落,双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矛盾也随之被快速激化了。
03提出全新的人才选拔方案
既然行政机构的规模得到了扩大、管仲也有意加强对平民的控制力,那么就必须扩大官僚队伍以提高效率。可原来的选拔方式已经落伍了,而且选拔上来的官员的水平一直十分有限。于是管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人才选拔方案,那就是让地方举荐声望较高、被公认有真才实学之人进入行政系统中任职。
是不是看到这里觉得眼熟?在几百年后的汉王朝,也采取了这样的选拔人才的方案,即举孝廉。
除此之外,管仲还制定了一套考核官员政绩的标准。在他看来,真正让国家高效运行且消除国家内部存在的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加强对官员和管理和考核;而并不是漫长时间以来不少封建君主所认为的治民方略。
澄清吏治之后,齐国拥有了一个相对集权且高效的政府,为接下来登上霸主之位奠定了重要基础。
04结语
需要承认是,管仲给齐国制定的改革方案确确实实使得齐国富强了起来,齐桓公也因此坐稳了春秋第一霸主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世给予了管仲极高的评价。就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把管仲当作自己的偶像,否则又怎么会有事没事就自比管仲呢?
但是不得不说,管仲在对齐国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问题,那就是放大了齐国内部的问题。尤其是在颁行国野分治制度后,齐国内部的阶级分化愈发严重,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等等。
起初这些问题并没有表露出来,直到其他诸侯国纷纷效仿齐国进行内部改革之后,双方之间的差距才越来越大,齐国便因此失去了霸主地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齐国的霸业确实是成也管仲、败也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