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作为秦始皇的“仲父” 吕不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不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吕不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不韦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吕不韦的结局为什么会那么惨?
说起秦国,就不得不提秦王嬴政。说起秦王嬴政,就不得不提吕不韦。
作为一个“贱商”,吕不韦眼光独到精准“投资”,选准了秦送往赵国的质子秦异人(后改名为子楚),不惜散尽家财扶持其上位登上秦王宝座。他也因此由商入政开启了自己的巅峰之路。
作为秦国一代权臣,秦相吕不韦有“家僮万人”“食客三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政令皆出其手,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作为秦王嬴政的“仲父”,甚至连太后都“时时窃私通吕不韦”。在“仲父”的职位上,吕不韦也真算得上是“尽职尽责”了。
凭借着这份辉煌的“履历”,一直以来吕不韦的传奇故事都为人们津津乐道。
但是,作为秦王“仲父”、秦国丞相、对大秦统一天下贡献巨大的吕不韦,却为何最终只落了个“饮酖而死”的悲惨结局呢?
关于这一点,其实司马迁说得已经相当明白了。
一个字:“闻”!
吕不韦的悲惨结局,就是因为他是一个“闻”者。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对吕不韦的结局作评价说:
不韦及嫪毐贵,封号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上之雍郊,毐恐祸起,乃与党谋,矫太后玺发卒以反蕲年宫。发吏攻毐,毐败亡走,追斩之好畤,遂灭其宗。而吕不韦由此绌矣。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这中间就十分明白地提起了吕不韦其实是一个“闻”者。
何谓“闻”者?吕不韦又为何会死在“闻”上呢?
图源:电视剧《大秦赋》
“闻”,来源于《论语》颜渊篇中子张与孔子的对话。孔子说:“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意思是闻名于外(有名望)的人表面上装作有仁德的样子,但是其行为却与之相违背,可他自己却认为正确。这种人在国家任职时一定会很有名望,在大夫家任职时也一定会很有名望。
如此一说,吕不韦倒确实是十分适合一个“闻”者的特征。
吕不韦好面子。当时,天下有名望者诸如信陵君、春申君等都养有无数门人宾客,可吕不韦却“羞不如”。登上秦相之位后,他窃想:我秦国疆域如此之广、国力如此之强,我堂堂相国居然没有几个宾客,这合适吗?不合适!于是,吕不韦“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一个相国府里养了三千食客,这搁谁都得忌惮你啊,更别说秦王嬴政了!
图源:电视剧《大秦赋》
后来吕不韦因嫪毐之乱受牵连,嬴政本想诛杀他,但因“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这是不忍吗?这明明是不敢啊!
一个臣子,为了充自己的面子招致君王忌惮,这也给吕不韦的死埋下了伏笔。
吕不韦越位专权。作为臣子,就只能做臣子该做的事,千万不能专权越位。在这一点上,吕不韦又做错了。
为了和天下有名望的人保持一致,他也学别人著书立说。招揽无数才子著了一本《吕氏春秋》,讲的却是君主治国理政之法,最重要的是,其仁政治国的思路与当时秦王的想法大有不同。
为臣者,总站在君王的角度大谈如何治理国家,这是明显的越位了呀!再加上吕不韦掌权期间专权跋扈,常惹秦王不悦,这也给自己的死埋下了又一个伏笔。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伏笔”埋得多了,总有一天会跨。
秦王十年十月,吕不韦因受嫪毐之乱牵连,被免去相国之位。
而这,还远不是终结。
图源:电视剧《大秦赋》
被免去相国一职的吕不韦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河南。多事之秋就该安分守己,夹着尾巴做人,但没想到他的宾客及诸侯使者却害了他。
“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虽然被贬,但是吕不韦名望不减,竟还有这么多人惦记着他!
秦王一看吓坏了,干脆杀了得了!
图源:电视剧《大秦赋》
但杀也要杀得“高明”呀,于是,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短信,大意是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居然当相国、封地于河南、食邑十万户!你跟秦国有何亲戚?竟敢称为我的“仲父”!
一生功勋竟成空!吕不韦看信至此,自觉不妙,恐惧之中饮下了一杯毒酒。
秦王十二年,吕不韦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