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苏味道所作,描写了长安城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
苏味道,唐代政治家、诗人,是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也是独步宋代文坛的“苏氏家族”的祖先。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大家是千古佳话,这便是:苏洵、苏轼、苏辙,苏洵带着他的两个儿子,独步宋代文坛。其文脉,可追溯到他们的祖先:唐朝的苏味道。苏洵是苏味道的十世孙,苏轼、苏辙自然就是苏味道的十一世孙啦,即这宋代文章三大家都出自他的直系血统。没有唐代的苏味道,宋代文坛确实会缺失很多的味道。
苏味道是唐代政治家、诗人,是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是个生前、死后名气都很大的人物。他的名气,首先是因其“富才华,代以文章相称”。在未入仕之前,他就与同乡李峤“俱以文辞知名,时人谓之苏、李”,苏味道是赵州栾城(今石家庄栾城区)人,李峤是赵州赞皇(今石家庄赞皇县)人,他俩合称为“苏李”,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
苏味道还同沈佺期、宋之问等人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苏味道的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现仅存诗作十六首,除《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一首为七律外,其余均为五言律诗。
苏味道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夜,京城长安大放花灯,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观灯者人山人海。苏味道有感于此时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写下了著名的五言律诗《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首联“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两句,苏味道便总写了神都元宵的节日气氛。它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神都到处是灯火灿烂的景象,城门也打开了铁锁,红光辉映着石桥。“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一个“合”字,将这种景象的璀璨辉煌描绘的淋漓尽致。至于“星桥铁锁开”,指的是元宵夜取消宵禁,全民共欢的情景。
颔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两句写正月十五日夜元宵节车马游人之盛。这里的一“去”一“来”,写出长安城车马辚辚、热闹繁华之景。月光柔和洒下,花灯莹莹闪耀,街上人山人海,车马络绎不绝。明月、花灯照亮了整个都城,甚至能看清扬起的尘土。
颈联“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特写“游妓”,赞美她们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知道,美丽的姑娘们是最能让人动情的,她们天生就是美,何况还锦上添花地打扮了一番,要刻意展现美呢,那就更不用说了。音乐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东西,在这美好时刻,只有经典名曲才能煽情助兴。《梅花落》,表现无限情思的曲子,它将人带入男女相思的缠绵,带向星空,带往无边的天地。
尾联“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两句,意思是说,禁卫军特许今夜通宵欢庆,计时器就不要紧催天亮了。这两句就道出了人们的心声,长安城里的元宵,热闹非凡,风景如画,真是观赏不尽的啊!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元宵之夜不要匆匆过去,这就更反衬出正月十五日夜的美丽迷人。这两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在古典诗歌中,描写元宵的诗并不多,但苏味道这首绝对可以称得上惊才绝艳。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色彩明艳,描写了长安城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而且结构紧密,对仗工稳,可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正如元代诗论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古今元宵诗少,五言好者殆无出此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