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为何会如此狂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杜审言,字必简,“诗圣”杜甫的祖父,出身于京兆杜氏,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文人多狂人,唐代多诗狂。“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贺知章的狂是痴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的狂是癫狂;“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的狂是疏狂,豪放而不拘束。可最负“疏狂”之名的并非杜工部,而是他的祖父——恃才且疏狂的杜审言。
那么,诗圣杜甫的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唐才子传·卷一·杜审言》中道:“恃高才,傲世见疾。”他怎样“恃高才”?当“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好厉害,这种以文杀人法,真是前所未闻。
然而,这还不算厉害,杜审言更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那还得了,论文章屈原、宋玉要做你的跟班,论书法王羲之也被你撇在一边。这是什么人呀!那么狂妄?难怪乎传记中也道:”其矜诞类此“(上述就是成语“衙官屈宋”的出处)。
其实,杜审言的狂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作为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杜预的后人,长安的杜家人,杜审言的狂妄完全是有资本的,“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两家名门望族,在长安城应该是可以轻易摘星揽月的身份吧,在这样的身份之下,略有狂妄,也是在所难免,无可厚非的吧?
另外,杜审言还很有才华,和沈佺期、宋之问一道,致力于诗歌格律改革,为唐诗向着正规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这或者也是他狂妄的原因之一吧。
杜审言擅长五言诗,作品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为仕途服务的,不是应制诗,就是酬答诗。换言之,杜审言的诗歌创作只有两个目的:要么是给皇帝拍马屁,要么是和同僚拉关系。好在酬答诗里也有佳作,最著名的就是那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两句以情起,正面抒写诗人长期宦游的孤独感受。因是宦游人,久客在外,所以用“独有”表现对异乡节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而“偏惊”之情又是因处境困窘而生。正是在这强调的语气中,烘托了诗人在宦游中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的矛盾心情,暗示出诗人因时光流逝而功业无就的苦闷。
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两句写远景,望中所见。这两句,描写了清晨时海面被云霞覆盖,色彩绚丽,云霞将曙光从大海中带出的情景;梅红柳绿,是它们将春色渡满江南。在这里,“云霞”与“曙”,“梅柳”与“春”的因果关系被倒置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精巧的构思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两句同样是写景,不过写的是近景。黄莺儿因感到春天的气息,放开歌喉,开始唱春天的颂歌,这时闻;池塘中水萍的叶子呈现出嫩绿的颜色,这是见。为了刻画早春,诗人锤炼动词“催”和“转”,春天刚到,黄莺儿还没察觉到,气候在催促它不得不鸣叫了。春阳初暖,其它树叶未发芽,只有水萍生长出了嫩绿的新叶,看出了转变的迹象,所以用“转”。
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两句扣题,写诗人忽然听到陆丞用古老的调子吟唱新作《早春游望》,引起了他思念故乡的情绪,以至于要流下热泪。“忽闻”表示意外,正是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陆丞的《早春游望》勾起思乡之情,所以能备受感动。
“古调”指古老的、彼此熟悉的调子,这样才容易引起共鸣。“巾”,指抹眼泪的手巾。“沾巾”指眼泪沾湿了手帕。正因为诗人是在与中原早春的比较中写江南早春的,所以在赞美江南物候新的同时,也就在怀念故乡的早春了,所以在陆丞无意中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时,这种思乡之情也就难以克制了。
纵观全诗,虽然没有一字正面写到失意的感慨,但在它的生机勃勃的春景深处却跃动着一个有才能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无所作为的一颗苦闷的心灵。
此诗突破了一般诗歌的意境结构方式,在情与景的关系上,不是融情入景,而是情景直接相谐的同构式,而是情景相逆以不谐为谐的异构式,形成明显的情景反差,彼此对照鲜明,从而造成了全诗悲而能壮沉郁而不失开朗的气象,渗透出作者没有被失意的苦闷所压倒的开阔胸怀和进取精神,这又达到了谐。
此诗已经是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对仗工稳,韵律谐和,加上它巧妙的艺术构思所形成的格局气象,就成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奠基作之一。所以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