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军队会扛着很多的旗子 这些旗帜有什么作用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军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么为什么在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必须要携带旗帜呢?旗帜在战场上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旗子不同又代表着什么意思?
旗帜,又叫旌旗,是指挂在杆上,有特定的图案、颜色的布,是古代国家的标志物,也代表不同的大军单位。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会看到古代人打仗时,大军里有很多士兵都在扛着旗子,这些旗子上有写国家名的,也有大军统帅的姓氏等等,打仗的时候那么多士兵扛旗子,扛旗子的士兵还需要周围的人保护,这样不会减少大军的军事力量么?这也就说明旗子在古代战争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然也不会让那么多士兵去扛旗子。
古代打仗属于冷兵器时代,不像现在交通和通信那么便捷,在战场上古人是很难指挥大规模团战的,为了能更好的指挥大军,于是那时候就发明了旗帜这种通讯工具。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军规模也非常的庞大,两军打起仗来,战场更是宽阔。打仗时,主帅是通过旗子和将领交流,然后将领根据主帅下达的命令进行排兵布阵,当然将领也需要跟手下的小头目进行沟通。战场上扛旗子的旗兵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需要其他士兵保护,有时候这些旗兵也会骑上马扛着旗子传达指挥官的命令,这都是古代中国大军中常用的做法。
现如今的大军编制是从古代大军编制慢慢演化过来的,最早成型的就是商代开创的“什伍”编制。商周时期的大军核心是战车,一辆战车配上步兵合称为“乘”,这就是当时最小的编制单位。据历史资料记载,每乘有三名步兵在战车上作战,有七名步兵在战车旁作战,徒役二十名。每五乘为一队,由仆射指挥。每两队由“官”指挥,每十队又编为“卒”,由“卒长”指挥。每两卒编为“师”,由“师氏”指挥。各个指挥官身边有各自的旗兵,然后大指挥官通过旗兵,向小的指挥官依次传递作战信息。
在古代战场上,主帅指挥大规模的大军作战是很难的,如何让士兵又快又准的接到将领一直是个难题,那么多人也不可能用大声喊的方式传达,如果口头一个一个的传述,过万的大军什么时候能传达完指令,瞬息万变的战场也不会允许这样做。所以古代打仗选择用旗子作为一种通信方式,大军中不同的旗子以及旗子的组合,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当主帅传达完命令,主帅身边的旗兵就开始挥旗传达指令,大军里其他旗兵看到后,就跟着挥动旗子,这样就很好地将命令传送下去,而且速度快、准度度高。
古代打仗是讲究排兵布阵的,不可能像土匪流氓乱七八糟打群架一样,排兵布阵就需要靠旗语指挥,主帅在牙期下发号施令,各个将领看到后也挥动旗语,让士兵准备布阵进攻,再配合鼓声,士兵就了解该怎样冲锋杀敌。有时候旗子还能给大军涨士气,例如在北宋时期,辽国入侵,宋真宗御驾亲征,当宋真宗出现在澶州北城门楼上时,军中士兵看到代表皇帝的旗帜,都大喊万岁,声势传出数十里外,军中气势增加了百倍之多。我们都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古代的将领看到城墙上的旗子就不敢进攻了,他们担心旗子下面都是士兵,所以将领才不敢贸然出击。
古代中国大军的旗帜大概可以分为牙旗、将旗、号旗、阵旗和联络旗这五类。在大军中,牙旗上都是绣着大军主帅的姓氏,是军中地位最高的旗,古代出征祭旗就是祭的牙旗。因为牙旗代表着主帅,一旦牙旗倒下,就说明主帅死了,那将导致全军混乱崩溃。将旗代表的是将领,士兵在跟随将旗冲锋陷阵的同时也会拼死保护将旗,将旗倒下就代表着这支部队已经不存在了。号旗是大军冲锋时用的,号旗到哪,士兵就往哪冲锋陷阵,每个将领都会有自己的号旗,这样有利于主帅根据号旗判定大军的进攻路线。阵旗就是古人用来排兵布阵的,阵旗是五颜六色的,变化无穷。联络旗是用在行军的时候,前军与后军的联系。
旗子是我国发明的最早通讯工具,随着旗子的出现,才能让大军更为有效的进攻。可以说旗子是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它的用途更是体现出华夏老祖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