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虽然身份不如袁术,为何很多人却投靠袁绍呢?
袁绍虽然身份不如袁术,但他早年的所作所为,影响力超过了袁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出身有差别,但身份基本对等袁绍、袁术的生父都是司空袁逢。这是一个官宦世家,从他们的高祖父袁安开始,四世中有五人位列三公,是当时的顶级大族。袁绍年长,但其母亲是傅婢,因此,袁绍只是庶子,地位不如袁术。嫡子袁术后来甚至把袁绍称为“家奴”。不过,袁绍被过继给了二伯袁成。
因此,在袁绍过继给袁成后,从宗法关系上来说,袁绍是袁成一系的接班人,袁术是袁逢一系的嫡次子(嫡长子是袁基),两人家族地位并没有太大差距。二人都早早被举孝廉,开始仕途,起点差不多。因此,二袁,谁能赢得更多的支持,还要看他们自己如何经营了。
名望之争
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找关系、走门路,求上位的机会是不必的。袁家人出生就自带光茫,走到社会上天然就是老大,大把人愿意和你交朋友。所以,袁绍、袁术竞争的关键是:谁能证明自己是更靠谱的老大。只要大家认为你是更靠谱的老大,都来依附你,你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人才。
和平年代,最靠谱的资源是:金钱、权力、名望。在东汉的政治生态下,权力与名望基本挂钩(除非做宦官或外戚)。所以,最重要的是名望!出身略低的袁绍很早就开始注重养名。他20来岁担任濮阳令,就获得了清正能干之名。
后来,他专程拜访“月旦评”主持人许邵时,谢绝宾客、排场,“单车去见”。或许是家庭地位比较高,袁术“懂事”晚一些。
少年时的袁术有点野,被称为“路中捍鬼袁长水”,名声大概可能和“南霸天”、“周扒皮”之类的差不多。当然,后来袁术“颇折节”,也开始注重名声了。最早在袁绍母亲去世时,二袁的私人班子就已经很大了。
当时,曹操看到情况,直说:天下将乱,乱天下的魁首就是这两兄弟!看来,二袁当时已有“魁乱天下”的苗头了。这个阶段,袁绍扳回了一些,但二袁总体威望相差不太大。
真正让兄弟二人威望拉开段位的,是“党锢之祸”。
海内名望与冢中枯骨
党锢之祸开始后,宦官开始打压士人。位列三公的袁隗、袁逢自然是要有立场的。宦官袁赦(也是袁氏族人)拉拢了袁逢、袁隗,以为外援。“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它公族同”。袁氏大佬们在党锢之祸中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立场。
袁术不管自己怎么想,作为袁逢的嫡子,自然要服从家族决定。此时,袁绍被过继出去的身份就阴差阳错的成了优势。
袁成已死,袁绍就是这一支的当家人。他具备了更强的行为自主性,也可以完全自由支配袁成留下的财富。同时,袁绍是党锢之祸中党人领袖李膺的姻亲。所以,在党锢之祸中,袁绍展现了其“游侠”本色,“扶危济困”、“救助同类”。
他与曹操、张邈、许攸等同有“游侠”气质的人物结成奔走之友(当然,袁绍是其中老大),一起营救、保护受到迫害的党人。为此,宦官头子还警告了袁隗,袁隗气得大骂袁绍:此儿败吾袁家!
可以说,袁绍在党锢之祸中的表现,为他赢得了海内名望。
相比之下,袁术在这场祸乱中明哲保身的做法,则令士人深感失望。后来,陈登、糜竺、孔融等人推举刘备接任徐州牧,刘备推辞,说要让给袁术。
孔融说:袁术岂是忧国忘家者?冢中枯骨,何足介意?看来,党锢之祸中,袁术明哲保身,不能“忧国忘家”,在士人看来,已是“冢中枯骨”了。
主流人才与“非主流”因此,乱世开始后,袁绍、袁术获得的资源截然不同。
袁绍获得了主流社会的支持。
各地义军,推举袁绍为盟主。
而审配、许攸,郭嘉、荀彧、田丰等人,更是追随或曾经追随袁绍。就是曹操也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袁绍。
对此,袁术也愤愤不平:怎么天下人才都跟着家奴跑了呢?相比之下,袁术获得的支持就有些“非主流”了。连续杀掉长官的孙坚虽非出自士族,但还算比较靠谱一点的。
其他如雷簿、陈兰这样的山贼;臧霸、孙观这样的泰山贼;於罗夫这样的南匈奴贵族···但是,甭管什么主流不主流,不论袁绍还是袁术,在乱世开局时,其实力都远远胜过曹操、孙策、刘备等后来的胜利者。
四世三公就是四世三公,起点就是不一样!早年的袁绍,以其豪侠气质,赢得了天下士人的推崇。
如果天下没有大乱,袁绍妥妥的又是一个三公之才,可以把老袁家的家族辉煌续写到“五世三公”。只是,乱世到来后,游戏规则变了。
家族名望、个人名望、士人口碑,都不再具备决定性了,军事、政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素质。最终,两位四世三公的公子,都被“阉竖之后”曹操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