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君平:西汉晚期文学家、思想家,被称为“西蜀易圣”
严君平,西汉时期蜀郡郫县人,名遵,本姓庄,因避讳汉明帝刘庄,便改庄为严,称严遵严君平。严君平是道家学者,对《易经》和老庄哲学颇有研究,被称为“西蜀易圣”。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对严君平的记载其实很少,据说他曾隐居在今天的四川省蓬溪县金鱼山,在今天郫县、成都、彭州、邛崃、广汉、绵竹等地卖卜,50岁后归隐,在郫县平乐山著书立说并传授弟子,在91岁时去世,埋葬在四川邛崃。
严君平在平乐山生活的时间最长,他在此设馆授徒,宣讲《老子》。据传说,他曾在山上写下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八个大字,提前20多年预测到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当然,这传说并不可信,因为在王莽当政时期,即便严君平预言准确,恐怕也不敢提前写出来。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扬雄,年轻时曾拜严君平为师,并非常钦佩他的德行。
据说当时的益州牧李强很仰慕严君平,扬雄告诉李强,严君平生性清高,不会向人卑躬屈膝,他不会主动来见你,要备礼去拜见他。甚至,权臣王凤想要结交严君平,严君平却闭门不见。
曾有人问严君平为什么要隐居,他说,做官纯粹是自寻烦恼。后来,有人要送给严君平车马衣粮,严君平推辞不要,还说这是以不足补有余。那人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严君平解释说:“你的家人日夜操劳,积累家财万贯,你还从未感到满足。我现在以卜筮为业,不用下床就有人送钱来,现在还剩着几百钱,没有可用的地方,当然是我有余而你不足了。”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里是这样记载严君平的:“蜀有严君平……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著书十余万言。”
严君平一生著书十多万字,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归》十四卷(注与指归本为一书,被后人拆分)和《易经骨髓》。
《老子指归》又称为《道德真经指归》或《道德指归论》,有人认为,从结构上看,这本书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讲课言论所整理出来的著述。在这部著作里,严君平着重讲述了人的认识的主体问题,详细地说明了世界和人的生命主体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思想被扬雄等人所继承,成为了魏晋玄学“贵无”、“自然为本”的本体论的萌芽,对中国禅学的产生也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成都有一条支矶石街,因街上留有“支矶石”而得名。据传说,这块支矶石也和严君平有关。
《蜀中广记·严遵传》里记载:汉朝时张骞出使大夏,他历尽艰辛,走到了黄河的尽头。在回来时,船上载了块大石头,拿来给严君平看。严君平观察很久后说:“去年八月,客星侵犯牛郎星、织女星,难道会是这块石头吗?它是天上织女的支矶石啊!”张骞惊奇地说:“我顺着河源走到尽头,见到一个女子在织锦,一个男的在放牛。我问他们这是什么地方,女的说这里不是人间,你怎么会来呢?你把这块石头带回去,问西蜀严君平,他会告诉你到了什么地方。所以我带了石头回来请教你。”
多年之后,严君平卖卜成都的故事,成了诗人墨客们绝好的写作题材。许多人都曾在诗词里赞美过严君平不求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士之风,并把严君平当做神仙一样崇拜。比如唐代吴筠的《高士咏》:
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比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