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战士兵伤亡很大 古人为什么不直接绕道走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攻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打仗攻城掠地伤亡那么大,古人为什么不能直接绕开,直接避免最大伤亡不是更高吗?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可谓是在血与火争斗中所不断演进的历程,彼时的神州大地上,从未出现过真正一统的和平局势:每一个朝代的诞生,总是要从战争中走出;每一个朝代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内部的局部叛乱与外部的战争。
战争,仿佛成了中国古代的代名词,从先秦时期到明清社会,乃至到了近代民国时期,战火总是经久不息。伴随着战火的,除了平民百姓的流离失所,还有就是士兵的血洒沙场。
在没有热兵器的封建社会,“拉锯战”无疑是是封建社会战争中的重头戏。每一场攻城略地的战争,总会收割掉大量平民士兵的生命。
以我们现代人的视角来看,为何推进战争就一定要攻城略地呢?遇到久攻不下的城市,为什么就不能选择绕道而行呢?细看之下,原来其中竟有如此的原因。
独特的政治经济影响
透过史料和部分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能够发现古代人之间的战争,往往都聚焦于城市。与早先的奴隶社会不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规模宏大,并且设备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
以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构成城市城防的重要防线,这也给反叛方每一场的城市争夺战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易守难攻之下,却仍然要坚持攻打城市,原因就在于城市所拥有的独特政治因素,以及经济因素。
在封建社会,人口的多少和生产力规模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而毫无疑问,城市之中的人口是最为密集的,这就为一个国家、一支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基础。同时,城市也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以古代皇帝的都城为例:谁若是反叛,那必然要占领了对方的皇城,而后才能取得所谓政治上的正统性。
在这般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之下,古代的城市争夺战虽然是极其惨烈的。但却没有人放弃,这也是古人重点攻略城市而不绕开的重要因素。
地理环境的先天制约
封建社会的城市,很少是建立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平原之上过于辽阔,想要真正建立起一座城市,那必然要建立起完备的城墙防御体系,而这样的体系构建需要巨大的花费,对当时的君王来说,也是一笔巨额支出。
因此古代的城市大多依山傍水而建,依托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构建出完备的防御体系。一方面能降低建城的花费,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易于防守的作用。
但同时,这样的城市设置就为反叛者提供了更多的不可能性,想要将反叛进行到底,就必然要攻下面前的城市,而无绕路可言。因为城市的周围都是山岭环绕,根本不具备大军绕路前行的可能。
“拉锯战”中的新战术
毫无疑问,城市争夺战无疑就是一场“拉锯战”,攻城者总是要付出大量的士兵牺牲,甚至还不一定能够取得城市的胜利。
之后“谋士集团”开始出现在各个战争的角落。他们凭借着自己极高的智慧,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在这样的“拉锯战”之中,用计策去弥补甚至是缩减己方伤害,而达到攻城略地的效果,其中为我们所熟知的便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庞统、郭嘉等顶级谋士。
而新战术也是层出不穷,如假扮敌方士兵,骗取对方信任后,进入城内里应外合、攻下城门的计策;以及借助各种断粮、断水的手段,诱使城内的敌人来到城外,与之决战等比比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显然“智慧”在攻城略地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结语:
封建社会始终是一个动荡的社会,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层出不穷,给当时的平民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生灵涂炭。社会便是在这样的“血与火”的浇筑中不断前行。
目光返回到现代,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拥有了更为高效、更为智能、代价更小的攻伐手段,建立起了坚实的国防护盾。在此,笔者更想说一句: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国绝对是世界上最为和平与安稳的国家之一,身为华夏人,骄傲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