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江月·遣兴》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作,表现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反抗

《西江月·遣兴》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作,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主战派官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北宋的大文豪苏轼合称“苏辛”。

辛弃疾力主抗金,却被南宋的投降派屡屡打压,在失意之下,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把自己的豪情壮志寄托在了诗词里,我们读他的诗词,往往都蕴含着金戈铁马,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一生命运多舛,在这种不被重用的情况下,他常常借酒浇愁,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消沉下去,即使饮酒,也要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并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下面,我们来欣赏辛弃疾一首小令,在这首词中,寥寥数语,就是一副生动有趣的画面: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大概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1201年),辛弃疾闲居瓢泉(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期间。此时的南宋朝廷偏居一隅,不思恢复中原,辛弃疾忧心如焚,满腹豪情又不便明言,于是创作此词以发泄胸中愤懑。

从首句“醉里且贪欢笑”开始,“醉”字在这么短小的一首词里就出现了三次,难道辛弃疾真的是醉了吗?

但是,醉里贪欢中间用了一个“且”字,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欢笑”比“痛哭”还要悲哀,辛弃疾是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姑且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吧!

接着两句说自己最近领悟到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看似醉话,实际上并非是自己的胡言乱语,它是辛弃疾的愤激之言。

辛弃疾翻用孟子古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语含新意: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辛弃疾借醉后狂言,很清醒地从反面指出了南宋统治者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训,不去收复江山,反而偏居一隅醉生梦死地生活着。

下片,辛弃疾更是具体写自己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离,把松树看成了人,还傻傻地问它:“我醉到了什么程度?”

当他看到松树摇动,以为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急忙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

辛弃疾这次醉后与松树对话,问松树自己醉得如何,这是醉态之一;自己醉后摇晃,却以为是松树要来扶他,这是醉态之二;最后自己用手推松树,并命令它走开,这是醉态之三。

在这首短短的小令中,辛弃疾把自己的醉憨神态写得可谓是活灵活现。这种不拘形迹的醉态,实际上也是表现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一种反抗。

下片仅仅用了二十五个字,就构成了剧本的片段: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画。

虽然在诗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场景并非是辛弃疾发明,但是在这首小令词中,把戏剧味表现得如此丰富,实在是少见的,正如我们熟悉的李清照那首名作: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