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如果赵国派出李牧,结果会改变吗?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是倾国之力的战争,随着赵国的惨败,秦国从此再无劲敌。这次战役很多人觉得是赵括的问题,如果是李牧带领赵国军队,长平之战的结果会怎么样呢?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第一,长平之战是一场巨大的国力消耗战,拼的是综合国力。谁也不会料到,因为一个小小的上党郡,秦赵提前进入了决战阶段,赵国更加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根本没有心理准备。一开始,双方互有胜负,可廉颇并未估算到秦国的决心,坚持认为秦国是远道而来,力求速战速决,他只需要坚守壁垒,等秦国粮食耗尽,自然会主动撤军。
众所周知,廉颇虽然老谋深算,可这次他失算了,秦国不但不撤军,反而继续征发国内壮丁入伍,并源源不断增援长平前线,战事一拖就是三年。到了这种局面,根本不是拼将领的一时之谋了,只能拿国力来消耗了。战国末年,论经济实力,谁也比不上秦国,因为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巴蜀,而且打垮了楚国,占领了肥沃的鄢郢之地,粮食产量远远超过赵国。赵国本身就是山地较多,加上连年灾荒,底子薄弱,经不起消耗,东方其他五国都在看笑话,不愿借粮给赵国,如此一来,即使李牧指挥,又有何良策可以解决后勤问题呢?所以,战局一旦进入消耗阶段,赵国事实上就已经败了。
第二,李牧与廉颇相比,并不擅长坚守作战。廉颇老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论坚守才能,李牧并不如他。李牧最主要的功绩是在北方对匈奴作战,虽然他也曾经对秦作战取得过胜利,可毕竟规模不大,而且对手也不是令人胆寒的白起。因此,把李牧放在多山的长平一代,并不能发挥他的运动作战特长,他不一定比廉颇打得更好。
第三,秦国能够最终取胜,白起的个人能力也是关键因素。白起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绝对不是盖的,他利用地形,把现场预设在一个小盆地之中,四周已经修筑壁垒,只要赵军进入预设战场,就只有死路一条。赵括最终按照白起的设想进入了死地。假如前线指挥换成李牧,以李牧的性格来看,他很有可能不会把全部主力冲入预设战场,而是更加稳妥地派遣一部分兵力前往试探,这种结果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赵国的军队会坚持更久一些,而且会给秦国造成更大规模的杀伤,但败局还是难以挽回的,毕竟他们已经没了粮食,只不过,很可能会重创秦军。
综上所述,赵国虽然曾经强大,而且诞生了赵国四大名将之二——廉颇和李牧。但是终究因为国力不如秦国,难逃失败结局。而且赵国基本国策始终有问题,很少与周边国家合作,多数是攻击。最终在他需要帮助时无人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