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揎草”一开始只是私刑,在明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据史料记载,关于剥皮的刑罚,汉代有人做过这样残忍的事情。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剥皮只能算是“私刑”,直到朱元璋成为皇帝。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都知道,朱元璋是草根出身,从小就目睹过官吏的种种恶行,对于官吏犯事那是深恶痛绝,一心想要好好整治整治这些贪官污吏。于是,大明的《醒贪简要录》说的很明白,官员只要贪污60两银子以上,不仅要当众砍首,还要“剥皮楦草”。
甚至于,朱元璋还将剥皮刑罚用在了跟随他多年的大臣身上,如:朱亮祖。其实,为了惩治贪官污吏,用一些比较极端的刑罚倒是可以理解,相当于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不过,后来有些手握重权的人,对那些碍眼的人也会采用这种骇人的手段,如:投降满清的孙可望。
说到孙可望,他的口碑很差。当时,投降满清的明朝大臣很多,对他们的评价大多都是褒贬参半。不过,对于孙可望来说,却是清一色的差评,这当然和他自个做的事脱不了干系。
都知道,孙可望是张献忠的养子,不仅识字还很有头脑会打仗。
在张献忠去世以后,孙可望坚持了一段时间抗清。但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孙可望投靠了永历朝廷,再后来投降了满清。当初,孙可望并不想投靠永历朝廷,和他一起的李定国坚持大家联手才有机会击溃清兵。之后,孙可望的想法是学曹操:挟持永历朝廷。
事情的发展也是如此,当时,孙可望见李定国连续胜利后,声名大振,心生不满,就使出了浑身解数逼着李定国出走。甚至于,两人还为此打了一仗,但最终以孙可望失败告终。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孙可望投降了满清,导致前期所有的抗清成果化为乌有。
在这期间,就发生了一件剥皮事件。
当时,李定国打下桂林时,清兵将领孔有德兵败自杀,陈邦傅、陈曾禹被俘。于是,孙可望不仅将他们两人“剥皮楦草”,还进行了游街示众。而李如月得知此事后,就写了个折子给永历帝,认为此事很不妥,并弹劾孙可望“擅权”。
但结果却是出乎意料,永历皇帝不但认为李如月迂腐不明是非,还将他打了板子。李如月可能真是迂腐,皇帝都不计较了,他还较个什么劲,他居然不顾生死将弹劾的内容,抄了一份送到了地方官员处。结果,被孙可望看到,瞬间大怒,随即下令抓了他,并使用了严刑——剥皮。也许在孙可望看来,李如月认为这么做太过残忍的话,索性要他也体验一把。
当时的场面很是让人不忍,屈大均在《安龙逸史》一书中,就记载了整个过程。
那么,孙可望到底有多恨李如月,居然下令将其活剥?
想想看,若是手上割了个口子,还会痛上几天,这可是全身剥皮。不过,李如月也是个硬骨头,当他看到石灰和稻草时,一点都不害怕,只是继续怒骂孙可望。根据书中所述,当时是从脊椎开始,先是割裂背部皮肤,然后是四肢,再是胸部。
在整个过程中,李如月一直都没有停止怒骂孙可望。甚至于,当李如月的大腿皮肤被剥去时,他还大呼,真是清凉。最终,割到颈部时,李如月气绝。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剥皮楦草”的制作工艺,用石灰渍干,再缝合好,里面填充稻草,以悬挂示众。
古代残忍的刑罚有很多,像这般不让人痛快死去的还有凌迟。而且,为了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整个执行的过程都是公开的。明朝就有用刑场地,在官衙左边的土地庙,于是,民间也称土地庙为“皮场庙”。现在,这种场面光听着头皮都会发麻,但在当时却是不缺乏围观者。
虽然,投降满清的大明臣子可能官衔不高,但总体来说他们也算是平安到老。不过,孙可望在投降满清后没多久就病逝了。虽然这是官方的说法,但民间一直说他是被乱箭射死的。关于此种说法,在多个史籍中都有记录。
有《行在阳秋》以及王源鲁的《小腆纪叙》卷下的《孙李构难》。其中的原文是这么说的:孙可望被封为义王后,“后从出猎,毙于流矢”。这一年1660年,而他投降于1657年。也许在民间看来,像孙可望这样的人,就该是这种结局。
当时,李定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若是没有内讧的话,整个中国的历史该是什么样的走向,真的很难说。但是,当时的孙可望为了自己的权力,却不惜以投降的办法来达到报私仇的目的,除了该骂他,还能用什么言语来描述呢?
当年,朱元璋将剥皮纳入官方的正式刑罚,初衷就是想让自己的官员们能够洁身自好。但到了后来,却是被孙可望这样的人用来泄私愤,真可恶至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