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恭亲王奕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恭亲王奕訢,道光帝第六子,其德才兼备,是道光最爱的儿子,同时也是继承道光帝皇位的最佳人选。只是可惜到最后恭奕訢都没能坐上那皇帝的宝座,并且一直被排斥在权力的中心之外,对此,奕訢一直耿耿于怀。
这也是为何后来奕訢经过慈禧一撩,便帮助慈禧、慈安将顾命八大臣给铲除的主要原因。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帝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病逝,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还有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即“顾命八大臣”辅佐自己年幼的儿子载淳。另一方面又将自己刻有“御赏”和“同道堂”的两枚御印,赐给了皇后(慈安)和懿贵妃(慈禧)。并规定了在皇帝亲政之前颁布一切律令,需要加盖这两枚御印方能生效。
载淳继位后,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号慈安,尊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号慈禧。
作为小载淳的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刚一坐上皇太后的宝座,就迫不及待地揽权。于是慈禧授意御史董元醇,以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朝政为由,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面对慈禧来势汹汹,感到威胁的顾命八大臣随即对其进行了“反制措施”。以“本朝从未有皇太后垂帘之例”的理由加以反对。
按理说,根据咸丰皇帝的遗命,慈安与慈禧手握咸丰所赐的两枚印章,在政治上与顾命八大臣可谓是势均力敌,本不至如此。
但是,由于当时他们正处热河行宫,而热河行宫又都是顾命八大臣的势力,慈禧所做的一切努力自然都是白费心机。所以,最终慈禧自然对顾命八大臣虚与委蛇,暂时向他们妥协。当然了,钟情于权力的慈禧,并不会因此放弃“垂帘”的欲望的。
恰好,此时的慈安太后对肃顺等人的所作所为也看不过眼,慈禧便抓住了这一点,与慈安串通,共同对付顾命八大臣。同时,将派出自己的心腹偷偷潜回北京,与恭亲王奕訢串通,一同将顾命八大臣扳倒。
恭亲王奕訢是咸丰的亲弟,德才兼备,两相比较之下,反而是身为皇帝的哥哥咸丰略显平庸。也因此招来了咸丰的猜忌,所以奕訢一直被咸丰在政治上疏远,虽贵为亲王,但却被排斥在权力的中心之外,手中也没有什么实权,反而处处受人排挤。
咸丰在逃往热河行宫时,将恭亲王奕訢留在了北京,命其与侵略者议和,与奕訢共同留在北京的还有军机大臣文祥。文祥则是因为与恭亲王走得比较近,所以受到了肃顺等人的排挤,不允许其随御驾前往热河,被留下来收拾残局。因此,在顾命八大臣中,唯独少了文祥这个军机大臣。
所以,无论是恭亲王奕訢,还是那个唯一被排除之外的军机大臣文祥,他们对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可谓是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基于这一原因,恭亲王奕訢、军机大臣文祥在接到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的求援信号后,几乎在第一时间便应承了下来,势必除掉顾命八大臣。
1861年10月,奕訢以“奔丧”为由赶到了热河。他先在咸丰皇帝的灵前进行了一番哭祭,随后便谒见了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共同密谋了许久,最终决定由奕訢先回北京做好准备,等大行皇帝的梓宫运回之时便发动政变,一举将顾命八大臣一网打尽。
奕訢立即赶回北京,随后笼络了掌握京、津一带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为后续发动政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接下来,主要看慈禧“表演”了。
在护送咸丰皇帝梓宫回京途中,慈禧在随咸丰皇帝灵柩走了一天后,便以新皇年幼,无法全程护送梓宫为由,带着载垣、端华等人抄小路返回北京,留下了肃顺护送大行皇帝梓宫进京。
一回到北京,慈禧二话不说就召来了恭亲王奕訢、军机大臣文祥等人。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恭亲王奕訢便捧来盖有玉玺和先帝两枚印章的圣旨,解除了八大臣的职务,并将载垣、端华当场逮捕;又将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撤职查办。同时派出了醇郡王奕譞带兵在密云将肃顺给捕获。随后,慈禧否认了咸丰遗命,历数了八大臣的罪状,肃顺被斩首,载垣、端华自尽,顾命八大臣的另外五位或革职、或充军,无一幸免。
值得一提的是,在慈禧历数八大臣的罪状中,竟然有一条是“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于各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不等同于向列强表示,自己是一个“尽心和议”的国贼么?
可悲可笑!
至此,26岁的慈禧成功夺取了清朝大权,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訢也因为在此次政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封为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奕譞、文祥、胜保等人也因此加官晋爵。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酉年,故此次政变又称“辛酉政变”。
我们复盘整个事件,只能说,奕訢之所以能够铲除顾命八大臣,是因为顾命八大臣有自己的必死之道,奕訢不过是做了一件顺水推舟的事情而已。至于奕訢为何不顺势铲除慈禧,让自己独掌大权,只能说他没有这个实力,同时也没有必要。
首先,我们来说顾命八大臣的必死之道
咸丰皇帝在弥留之际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与两宫太后执掌两枚御印的安排,看似合理,在辅政大臣与两宫太后之间搞了个政治平衡,二者相互制衡。
实则,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且漏洞百出的安排。
因为兄弟失和的原因,咸丰皇帝并没有将恭亲王奕訢安排进辅政大臣的名单中,这意味着将恭亲王从皇权保卫的战车中给丢了出去。事实上,奕訢才是咸丰皇帝最应该拉拢且安排进辅政班底的人物。
怎么?是不是一头雾水?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解析。
幼帝继位到了清朝已经有了一套稳妥的选派顾命大臣的方法,那就是“亲亲与尊贤”两个规矩,这也是清朝的祖宗家法。
这里面“尊贤”,倒没有太多说法,全看大行皇帝的个人喜欢。说白了,只要皇帝信任你,谁管你到底有没有才,反正你就是“贤”。
但,“亲亲”中的“亲”,却与“尊贤”有大不同,这是有固定的人选的。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自己的手足至亲,而顾命大臣中的怡亲王、郑亲王,二人虽为亲王,却属远支旁系,远没有恭亲王来的亲近。
但是,咸丰皇帝与恭亲王之间却因为年少时争夺皇位,彼此之间留下了隔阂。也因为这一隔阂,咸丰帝冷落了自己这个亲兄弟。加上肃顺为了更好地将大权握在手中,所以直接将奕訢撇开,直接推荐了景寿,也就是咸丰皇帝的姐夫。
御前大臣景寿,道光帝的女婿,咸丰帝的姐夫,还兼着上书房的事务,总的来说还是符合“亲亲”的条件的。
但是,咸丰皇帝却忽略了景寿实际上是一个老实人,他对权力并没有太多的欲望。当然,这对肃顺来说是最合适的人,毕竟这样的皇权至亲更符合自己掌权的需求,景寿就这样成为了肃顺用来堵住悠悠之口的工具。
同时,在咸丰皇帝病逝之后,肃顺拟定“恭办丧仪大臣”名单时,却有意将恭亲王奕訢加了进去。
可能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毕竟只要你在名单上,等大丧过后,照例是要给恩赏的。但是这边又整出了个,“恭办丧仪大臣”在京者一律不许赴热河,只允许在京城,说白了肃顺这一出还是在抵制奕訢。
你说,如果你被这么针对,你要不要和肃顺干一架?反正我是忍不了!
恰巧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不甘于大权旁落,但又忌惮肃顺的跋扈的慈禧。一来一往的两人很快就选择了合作,发动了辛西政变。原本的政治格局也由“顾命”转变为“垂帘”,形成了两宫临朝称制,恭王总揽全局的政治格局。
反过来,如果当初肃顺不给恭亲王奕訢使绊子,又或者说咸丰皇帝放下兄弟间的隔阂,将奕訢拉进顾命大臣的体制之中,那么,当慈禧想要垂帘之时,奕訢肯定是反对的,而慈禧也不可能成功。
或许有人会说,在历史上,慈禧掌权后对奕訢进行了打压,显然慈禧是强过奕訢的,哪怕顾命大臣中有他,也未必可以改变慈禧掌权的事实。错了,要知道如果没有奕訢的帮助,慈禧是没办法垂帘的,而且如果奕訢一开始就是咸丰钦定的顾命大臣,那他反对慈禧自然是师出有名,且当时的慈禧并没有什么涉政经验,显然是斗不过奕訢,更别说发动政变了。
只可惜,顾命的名单里面没有他,而他又不甘于人后,也正是这样的安排,促使慈禧与奕訢二人强强联手,这是顾命八大臣的必死之道,最终他们也如愿以偿的干翻了顾命八大臣。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奕訢为何不顺势铲除慈禧,没实力也没必要
奕訢长期遭到排挤,游离在政治中心之外,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对皇室的忠心。虽说咸丰继位后,迫于大行皇帝道光的遗命,让奕訢进入军机处,但咸丰一直对自己的这个亲兄弟防范有加,毕竟当初如果不是自己耍了小手段,这个皇位也没自己什么事,所以登基后没多久就找了个借口将奕訢给罢免了,此后奕訢被长期闲置,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
一直到八国联军侵华后,咸丰逃往避暑山庄之时,才把奕訢给丢了出来,让其负责与侵略的谈判事宜。
说句不好听的,咸丰这是把奕訢往火坑里推。奕訢没有多说什么,还是将议和的任务给圆满完成了,说不上劳苦功高但也是任劳任怨。
然而,奕訢的努力换来的是什么?咸丰皇帝病重,请求赶赴热河与自己的皇帝哥哥见上一面时,却被咸丰一再拒绝,至死也不愿与自己的这个亲兄弟见上一面。
这是什么仇什么怨?
总的来说,奕訢在咸丰一朝,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他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任何机会能让自己做出一番事业。基于这点,慈禧给出的“议政王”很符合他的需求,然而想要成为真正的议政王,让自己可以发光发热,却必须将顾命八大臣给铲除,而且这样做也能稳固同治皇帝的地位,不违背自己忠于大清的初衷。
所以,我们可以说恭亲王与慈禧叔嫂二人的合作是必然,种种原因让他们有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慈禧虽说在历史上名声不怎么样,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她手段高超,对巩固清朝的统治有大贡献。
事实上,慈禧是在中国近代史起负面作用,但在维护清朝统治有功绩。
至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清政府内部,慈禧是受拥护的。
同治初登宝座之时,清政府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也正是慈禧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手段,在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等湘军大佬间周旋,化解了湘军崛起所带来的风险与对皇权的冲击,又荡平捻军叛乱,强有力地维护了清朝的统治,为清王朝注入了“强心针”。
另一方面,在慈禧的大力支持之下,恭亲王奕訢与张之洞、曾国藩等人,才得以开展洋务运动,经济、军事封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因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经济重创,获得了复苏和增长,史称“同光中兴”。
虽说,慈禧大权独揽,但她所做之事却又在维护爱新觉罗家的统治,所以,就满清宗室而言,他们还是支持慈禧的。
自然,这里面也包括我们的恭亲王奕訢。
综上所述,奕訢能将顾命八大臣铲除,是因为顾命吧大臣有自己的必死之道;而对于慈禧,奕訢一没实力,二没必要,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慈禧的支持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