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贤皇贵妃为什么会被提拔?她是如何上位的?
对慧贤皇贵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代皇亲国戚的福晋、侧福晋、嫔妃、甚至皇后都是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家的女子,这在清朝初期几乎是铁的定律,没人打破。原因一是借此谋求政治联姻,二是入关初期有着较深的等级观念。
到了康熙开始,逐渐会破格提拔某些包衣出身的女子为嫔,为妃,例如八阿哥胤禩的母亲卫氏。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出身也是包衣,甚至生下皇子很多年还没有被抬旗。因此,到了弘历这里,雍正也不刻意反对儿子使女为福晋,慧贤皇贵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慧贤皇贵妃,高氏。出生年月不详,何时进入宝亲王府也不详,只知最初她是弘历的使女。
使女者,承值侍应之人,又号格格。
格格在清代除了可以称呼地位较高的女性,还可以指代亲王家里等级比较低的妾室。这些人大多出身包衣,又或者干脆来自于民间,日后若是亲王成了皇帝,她们也未必能有嫔位。
高氏第一次活跃于历史古籍中,是在雍正十二年,《清史稿 后妃列传一》记载,在这一年的三月份,雍正将宝亲王的使女高氏破格提拔为侧福晋。这相当于什么位分呢?彼时未来第二任皇后那拉氏也不过是侧福晋。
是高氏有什么过人之处吗?格外美貌、聪明、讨人喜欢?似乎都不是。
单独看身份的突然变化,她就成了一个“谜”。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到前朝,我们就可以从高氏之父高斌身上找到些端倪:
高斌,汉族人,最初在紫禁城的内务府当差。内务府,管理宫中繁琐事物,高至上三旗家族包衣的政治档案,低至王公贵族吃穿用度。从雍正元年,到雍正三年,高斌做过内务府的主事,但是也没有超越底层官吏的身份。
直到雍正四年,高斌的境况终于有了质的变化,先后任职苏州织造、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的布政使。
所谓布政使,管理地方财务与人事的人。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雍正不仅会用人,而且会培养人。紫禁城内务府的主事,协调六宫琐碎,运筹偌大个宫殿,对条理性要求非常高。而高斌经过四年磨练,早就可以胜任地方事物了。
《清史稿》记载,雍正五年举行了第一次后宫选秀活动。包衣家族按照规定也要参与进来,高氏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时候进入弘历府上的。
雍正十一年,高斌正式踏入了“高官”行列,皇帝任命他为两淮盐运使、江南河道总督。品阶是正二品,或从一品。
我们都知道,胤禛还是皇子时就非常注重吏治清廉,而盐铁行业则是官员腐败重灾区;同时清代发生了多次水患,康熙与乾隆频频下江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监督河道治理,所以河道总督是要职。
就在雍正重用高斌以后的一年,提拔他的女儿做侧福晋,不得不让人多想。
有了这种想法,再来看看高氏被提拔前后发生的事情,仿佛思路更加明朗了:
引用《清实录》一段话,高斌接旨以后特意入宫谢恩道“我的女儿地位卑微,蒙圣恩,皇上超拔她做侧福晋”,一个超字,破格中的破格,雍正必有所求。
乾隆元年,高斌远在任职期间上书要入宫觐见新皇,弘历的批示同样将他的职位与女儿地位连于一处“江淮地区的盐务现在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你不用回来见我。如果到了初冬没什么大事,你再回京。你的女儿高氏现在已经是贵妃了,我也把她的祖籍从包衣里面抬了出来。这不私人情分,你记住不要骄傲,要永远忠心……”
话说的不要太明白。
高氏一生没有子女,乾隆十年生病去世,在死之前,弘历升她为皇贵妃。
乾隆非常喜欢令外国画师为自己画像。时,来自于意大利的传教士带来了与中土不一样的画画技术,新玩意使皇帝格外着迷,于是命外国画师画了许多位嫔妃,其中就包括高氏。
慧贤皇贵妃死后,为了纪念,弘历将画像挂在长春宫的墙上,并排着的还有早亡皇后富察氏。
可能正是因为弘历对贵妃给予的深厚感情与人物生前连接着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前朝官员变动,令携带着这些信息的画像身价倍增,如今被放在博物馆中,成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