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成为大将军的?
清朝乾隆时期,要谈论到那个大臣最受宠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和珅,可是你知道么和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唯独怕他。
他就是大将军阿桂。阿桂,字广庭,姓章佳氏,他堪称清代史上的关键人物,直接参与了乾隆时期的整个军事历程,目睹了大清王朝从康、雍、乾、嘉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
他出身满族的贵族家庭,从努尔哈赤创建后金起,他的先人就一直参与其中,祖父阿思哈曾是三等护卫,他的父亲阿克敦由于才学出色,在满洲八旗子弟中来讲非常难得:“专重骑射,风尚质朴,不以文事争能,故起家科第,驰声艺苑诸人,大都不甚显贵。”阿桂父子能文能武的家风在当时来说非常少见。
他的父亲阿克敦和他都是清朝入关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并获得高官的满族人。阿克敦科举出身,从侍郎一直做到尚书、协办大学士,在其父的熏陶和帮衬下阿桂受到了良好系统的教育,在当时的著名经学家的教育下,阿桂从廪生、贡生,19岁就成了国子监的大学生,直到乾隆三年中举,虽然未能考取进士,却也成了武英殿大学士。因此后来有“父子大学士”的家风美誉。
阿克敦曾经在六年时间内,三次出国
1,康熙五十六年,朝鲜国王李焞眼睛得了重病,派遣使者来清王朝,请求清朝皇帝赏赐给自己一些特效中草药——空青(此药具有活血化瘀、明目的奇效)。
对于属国的这一请求,康熙帝自然是予以应允——毕竟这不是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自己皇宫中的太医院中,就有不少存货。
很快,时任侍读学士的阿克敦,便作为康熙帝的特使,亲自带着一些药品前往朝鲜。
一来是送药,二来是代替康熙帝慰问一下朝鲜国王李焞——这是阿克敦第一次出国。
2,康熙六十一年,自知时日不多的朝鲜国王李昀,请求立其弟李昑为世弟。
作为朝鲜内政,康熙帝采取不予干预的态度,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时任内阁学士的阿克敦,再次带领清王朝的使团,前往朝鲜进行册封——毕竟五年前去过朝鲜,和朝鲜国王他们也很熟。
3,雍正元年,朝鲜国王李焞病逝,其弟李昑按照之前的遗嘱,在灵前继位。
雍正帝知道阿克敦曾经两次出使过朝鲜,故而这次清王朝册封使团的领队,再次落到了阿克敦的肩上。
就这样,阿克敦在短时间内——六年内,三次出国办理公务。
在康熙年间和雍正年间,纵使那些权臣地位有多高,在文武百官面前有多么的飞扬跋扈,他们都不曾有出国的经历。
这一点,阿克敦要远远超过他们。
在雍正和乾隆年间,阿克敦先后出任过翰林院掌院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礼部、兵部、工部和刑部的主要官员。
可以说,清王朝的所有重要职位,阿克敦几乎都干了一遍。
然而,阿克敦和其他人不一样,在工作形式上,不拘于教条,知道如何灵活运用。
《清史稿》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年的阿克敦,和儿子阿桂在一起闲聊,阿克敦问儿子阿桂,你身为刑部官员,平日里都是如何治理刑部衙门的?
阿桂对于父亲的这个问题,并没有在意,随口便答道:“只要是有人触犯了法律,就一定治罪。如果他犯了一分罪,就动用一分的法,来处置他;如果他犯了十分罪,就用十分法来处置他(行法必当其罪,罪一分与一分法,罪十分与十分法)”
让阿桂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自己这个还算不错的回答,竟然引起了老爷子的勃然大怒,只见他到处寻找棍棒,想要处置自己。
为了平息老父亲的怒火,阿桂急忙向老父亲求饶(阿克敦怒,索杖,阿桂惶恐求教)。
最后,阿克敦告诉阿桂,天下间没有十全十美之人,是人就会犯错。执法不必那么苛刻,毕竟法外还有情理,很多人是在情非所愿的情况下,才触犯的法律。
所以,阿克敦教育阿桂,除了那些十恶不赦的人之外,其他犯人,能够从轻处理的,绝对不能够严惩,也好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们再说说阿桂,这位乾隆时期最厉害的武将。
阿桂的仕途有春风得意,也有马失前蹄,尤其步入仕途之始,更是层层险关,几乎差点跌的粉碎。乾隆八年(1743年)以郎中的身份,充任军机章京。然而,接二连三的打击,却几乎使他身陷囹圄。乾隆十一年(1745年),出任户部银库郎中的阿桂,因为库项被窃,以失察之罪被降调为吏部员外郎。
乾隆十三年(1747年)初,阿桂随兵部尚书班第赴四川金川军营办事,因经略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进剿大小金川失利,清军驻守半年寸功,被逮捕处死,阿桂也被劾以“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而交刑部审讯。后因乾隆帝念其父年老,只有阿桂这一儿子,将其赦免,由于是满族出身加之才学出众,第二年获得重新起用,再任吏部员外郎。
乾隆二十年,阿桂虽然经历此前诸多坎坷,宦海浮沉之后,其履历却愈加扎实,从郎中、军机章京再下到江西按察使历练,又回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如果按照这个发展路线,阿桂似乎一生不会再有重大作为。
然而历史的机遇再次选择了他。
乾隆二十年六月,乾隆开始参与清朝军事活动,被成衮札布上书表彰阿桂“遇事勤勉”,不久再次参与平定青滚杂卜之乱,乾隆在谕旨中说:“青滚杂卜遣人至乌里雅苏台,煽惑喀尔喀……再著阿桂速赴军营,协同办理。”此后阿桂表现越发让乾隆感到满意,多次下发谕旨进行表扬。自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阿桂在西陲参加平叛和在伊犁屯田,为清朝统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乾隆二十五年底,为了表彰他特绘像紫光阁,在50名功臣中,他名列第17名。乾隆亲自制作赞词:“阿克敦子,性颇捷敏,力请从戎,宜哉惟允。身不胜衣,心可干诚。楚才继出,为国之桢。”
在乾隆二十八年,他被抬入上三旗,乾隆对此特下谕旨说:“阿桂在军营殊为出力,且在伊犁办事亦甚妥协,著加恩将阿桂一族由正蓝旗抬入上三旗。”《清史稿》
乾隆三十七年,阿桂被授予参赞大臣开始全面掌管清朝军事,战场上的经验愈发成熟,在大小金川之战中,阿桂受命于危难,最终完成了数位将领未能完成的任务。乾隆对此相当满意:“阿桂此次办理,事事妥协,甚属可嘉。已授为定边将军,统办进剿之事,实堪依任。”两金川的平定,当乾隆接到捷报后高兴地说:“此次平定金川实皆阿桂一人功绩,深堪嘉尚”回京后乾隆对其郊迎仪式,在大小功臣中,阿桂名列第一,至此阿桂的军功成了乾隆一朝最大的一位。
此后阿桂复任军机大臣,并从四十五年起为首席军机大臣,在内阁则先于乾隆四十一年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第二年年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从四十五年起又为内阁守辅或管吏部、户部、刑部等,直到去世,成了乾隆中后期的实际宰相。
在任内期间,阿桂对外负责外交,对内还负责督修水利,遇到突发事件则随时待命机动。乾隆五十一年阿桂成功镇压天地会,乾隆评价他“夙兴夜寐,一体宣勤”,第三次绘像与紫光阁,在20人中名列第一。
阿桂能文能武,是乾隆时期出将入相的全能人才,他的书法和诗文水平都较为上乘,在乾隆四十而年还被任命为《四库全书》馆总裁,首次介入大型编书活动。
据说有一次在镇压甘肃撒拉族、回族起义的时候。当时,和珅作为督师,曾经参加了这次行动,可是他来到了甘肃的兰州,诸将却根本不听他的号令。阿桂当时在河南督办河工,他接到旨意,随后赶到兰州,和珅就向他诉苦,并让他严惩诸将。
阿桂召集诸将,发布号令,众将皆应声作答,无一延误推诿,阿桂回头问和珅:“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意思是诸将没毛病,我看应该杀你!
这让和珅很没面子,回到京城就向乾隆高了阿桂一状,但和珅反被乾隆骂了一顿,和珅这才知道,阿桂的地位不能动,所以,他也不敢说阿桂什么坏话。
在其去世前,他就曾对和珅做过预言新皇帝(嘉庆)一定会让和珅倒台,希望自己能够活着看到那一天,遗憾的是,阿桂距离和珅被清算两年前便去世,留下了一个遗憾。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