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钗有哪些优点?她的性格怎么样?
红楼梦中宝钗有哪些优点?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曹雪芹笔下,宝钗是和黛玉比肩的,各有各的美。
论相貌,宝钗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曹公是这么描写的:“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一份端庄娴静的外貌与黛玉的“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娇弱美相比则是别样的一番风情。
论诗才,薛宝钗的蘅芜体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的含蓄浑厚,黛玉的潇湘体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风流别致。
如果说衡芜体比不上潇湘体的灵动神韵。那么宝钗的学识就是黛玉及大观园众人不及了。探春,黛玉都不认得的纸条,她识得是当票;惜春要画大观园的全景,她便知道,雪浪纸不适合山水画;就连凤姐病时急需人参,她也知道外头买的人参识不出粗细,得去买未作的原枝好参。
不难看出,宝姐姐可真是一位才貌无双的人儿。
全大体 明事理 谙世故 懂人情
宝钗虽是众姐妹口中的“宝姐姐”,但也不过十四五岁,但她懂人情,谙世故的为人处世态度却不只十五岁。
二十二回中贾母给宝钗做的生日宴会上,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结果是贾母更加欢悦,说:“我们家四个姑娘,没有一个比得上宝丫头的。”
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宝钗的虚伪和心机。在我看来,宝钗这作为居住在亲戚家的女孩子,更何况贾母是贾家的长辈,能够特地想起来给一个亲戚家的晚辈庆生实属难得,说出一些让长辈欢心的话既出于感谢也出于礼貌。若是宝玉、黛玉、湘云及三春姐妹,哪一个不会依照自己的爱好性子来?
除此之外,史湘云做东,邀大家吟诗作赋,宝钗看到她囊中羞涩便为她想到一出螃蟹宴,更送来了银两,既省事,又热闹。怪不得湘云称赞:“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五十七回中,邢岫烟迫于生计把冬衣当掉了,宝钗得知立刻帮她悄悄地赎了回来,不仅帮助了她,还顾了她的面子。在此又不得不看出她做事情考虑之周全,心思之细腻。
五十六回中,在探春改革事件中,宝钗也想出了既能减少府里开支又能为下人增加收益的计策。引得下人们对她心悦诚服。宝钗谙世故,
全大体,考周全,懂人情的处事态度,无疑为她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认可,赢得了封建社会的肯定。
道是无晴却有晴
然而,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她性格的复杂性。
六十三回,宝玉生日,怡红院的夜宴上,宝钗抽中的名签上写着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脂砚斋批:“作者借此巧妙地把抽签人的性格,命运隐喻其中。”全唐诗中赞美牡丹的诗有很多,偏偏用了这句说牡丹无情的诗。而后偏偏宝玉又把它颠来倒去地念,那不就是“任是动人也无情”了么。
宝钗的无情,是她的冷静理智,安分随时。凤姐在评价宝钗的时候说她“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在此可以看出,宝钗明哲保身的处事态度,不想沾染任何是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三十三回中,金钏儿跳井自杀后,王夫人尚且对着愧疚不已,宝钗若无其事,安慰王夫人:“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她,就尽主仆之情了。”一条下人的生命在她看来,不过几两银子便可打发,这句话时,似乎又看到了她冰冷的目光。
六十七回里,尤三姐自尽,柳湘莲出家。薛姨妈和薛蟠得知此消息,尚且伤感不已,缓不过神。而宝钗却冷静得可怕,安慰母亲和哥哥,还不忘提醒哥哥该摆桌酒宴请手下的伙计们。薛姨妈夸,还是宝钗考虑周到。可是我却只感到遍体生凉。
整部书中,众人的欢笑和泪水都见过,似乎却很少看见她表现自己的感情。泰山崩于前,她总是扮演安慰她人的角色,显得矜持有度,却从未需要她人的安慰。她安慰黛玉的伤感,安慰母亲对哥哥的失望,安慰众姐妹的情绪,唯独自己没有情绪。这是不是无情。好像此生,母亲健在,哥哥平安,就足矣。
在母亲问她是否愿意嫁给宝玉时,明知宝黛情意的她,没有反抗,说:“全凭母亲做主。”这就不难理解,在婚礼那天,宝玉揭开她红盖头,哭喊退货时,众人担心慌乱,宝钗却是“置若罔闻”了。明知宝玉心中只有林妹妹的她不曾有过任何期待,似乎这些都是意料之中。她的冷静让人生畏。
根据曹公原文对香菱的判词,香菱最后应是被夏金桂折磨致死。香菱是她动一动手就能解救的人,但她并没有施救。
她嫁入贾家,家门落败,众人惊慌,独她依旧端庄。贾府的上空笼罩着阴云,她却视而不见,永远冷静永远理智。宝玉出家,多年后,她过着自己的日子,贾府门庭空落,婆婆又为哪个丫头的事伤神,妈妈又在叹气了,哥哥又闯祸了,她依旧藏愚守拙,安分随时。
她是真的无情吗?不是。一如她服用的药丸,冷香丸,实是压抑住心中的热毒,热毒即是热心。三十四回,宝玉被严父笞挞,宝钗来给他送药,说:“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咽住,自悔话急。偶尔惊慌,才可看出真正的她。如果真的没有情就不会伤心。无情是是她所学的伦理对她的要求。
旁观者
她尽力变成大观园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眼看他贾府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现实如此悲凉,但她浑然不知,因为她做的一切,包括嫁宝玉,包括那为人处世一直按照着她所尊崇的封建正统思想行事,并无半分逾越。
她至始至终活在一个框里,这个框规定“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她不看好香菱学诗,戏称她“诗呆子,诗疯子”;这个框认可朱程理学,所以她待人处事都是大家闺秀的模样,端庄娴淑,冷静平淡,不与人结怨,也不会与人敞开心扉。可以说,她嫁给宝玉,正是她的行为适应了那个社会环境的自然结果。并没有故意为之。
可是就算适应了这个环境,并在其中如鱼得水又怎样呢?黛玉毁于情,晴雯囿于狂,尤二姐输在痴,凤姐死于贪,秦可卿陨于貌。而宝钗呢, 才貌无双,品行端庄, 她一直是封建教条忠实的坚守者,她是社会所认可的大家闺秀。可这个社会并没有让她顺利。贾宝玉悬崖撒手就是对她这一角色所代表的封建女子典范的否定。
黛玉魂归离恨天是逆道者的毁灭,而贾宝玉悬崖撒手是宝钗顺道者的消亡。不管是顺应也好,叛逆也罢,最后都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宝钗的结局,即代表那个时代女子悲惨命运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