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后一举消灭秦国20万大军,是如何做到的?

大家好,这里是知秀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孝成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大军发生的战争。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固守不战使赵国蒙羞。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使者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于是赵孝成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孝成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对此,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对于长平之战的失利,虽然赵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就临阵换将的赵孝成王,自然也是难辞其咎。更为关键的是,在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没能合纵攻秦,导致赵国孤军奋战,也是其失职的地方,当然,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终于醒悟,一举消灭秦国20万大军!

首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一个汉语词汇,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对此,在笔者看来,就赵孝成王这位君主,显然吸取了长平之战中所犯的错误,并在邯郸之战中加以改正,从而取得了消灭20万秦国大军,进而挽救了赵国。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胜进围赵都邯郸,攻灭赵国。赵国、韩国害怕,于是派苏代带着丰厚的钱财去游说秦国丞相范雎,范睢忌惮白起的功劳,以秦军疲劳应休整为由,建议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请和,秦昭襄王同意。

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但是,大臣虞卿认为割地与秦,秦势更强,赵“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如此赵将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城赂齐国,联齐抗秦。秦昭襄王见赵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遂于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大夫王陵率军直攻赵都邯郸。由此,对于堪称战国历史转折点之一的邯郸之战,在公元前259年正式爆发。此战,如果赵国再次被击败,也即像长平之战一样失利的话,结果将会是赵国提前走向灭亡。

面对数十万秦国大军的包围,赵孝成王没有再犯错误。一方面,他启用了之前被赵括取代的廉颇,至于赵国相国平原君,也全力投入到抵抗秦国大军的邯郸之战中。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四大名将中,相对于王翦、白起,廉颇无疑是更加擅长防守。所以,让廉颇等人来指挥邯郸之战,自然是合理用人的体现。况且,廉颇在赵国戎马一生,在赵国将士中具有较高的威望。而这,无疑有助于凝聚人心,从而起到众志成城的效果。在古代的攻城战役中,守城一方无疑具有城墙等客观条件上的优势。但是,城池之所以被攻破,往往都是内部士气的崩溃,甚至叛徒的出现。

所以,让廉颇来指挥邯郸之战,显然是赵孝成王做出的正确决定,也是其对于长平之战中所犯下错误的改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当然,仅仅依靠廉颇、平原君赵胜等人的坚守,赵国还是不具备打赢邯郸之战的可能。这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刚刚损失了45万精锐士卒。在邯郸之战中,赵国几乎只剩下了老弱士卒,不管是在战斗力,还是在兵力规模上,赵国都和当时的秦国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并不是单凭意志就能抹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对于赵孝成王这位君主,显然吸取了长平之战中孤军奋战的经验教训。在长平之战了秦国为了麻痹和孤立赵国,防止各国合纵连横,并争取时间,加强作战准备,以便给赵军以严重的打击,选择利用赵国求和的机会,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于是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但是,在邯郸之战中,赵孝成王则主动派人向魏国和楚国求援,这成为赵国最后取胜的关键。

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平原君赵胜奉命出使楚国。他想在门客中选拔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随行人员,却只选出十九人。一门客毛遂自荐随往,这就是成语典故“毛遂自荐”的历史由来。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向楚考烈王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并且在毛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之后,楚考烈王同意派出大军支援赵国。而在魏国这一边,在赵国发出救援的请求之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选择窃符救赵,也率领一支大军来支援赵国都城邯郸。

最后,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邯郸之战中,虽然初期都是赵国在独自抗衡赵国。但是,到了公元前257年,也即秦军和赵军都十分疲惫不堪的时候,魏国和楚国的援军终于赶到了。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秦将郑安平所部两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邯郸之战中,秦国损失了20万精锐士卒。虽然秦国家大业大,但是,这20万精锐士卒的阵亡,无疑打乱了秦国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再加上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也损失了数十万大军,所以,这意味着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综上,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这位君主终于醒悟,或者说是来到必须醒悟的时候。在此基础上,赵孝成王在邯郸之战中冷静指挥,从而取得了一举消灭秦国20万大军的成绩。在战国数百年的历史中,这应该是秦国损失最大的战役之一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赵孝成王没能在邯郸之战中取得胜利,不仅赵国都城邯郸会被攻破,赵国灭亡的时间将提前数十年之久,甚至秦朝的建立时间,也将会明显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