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朱元璋的一首霸气七律,你读过这首诗吗?

古人云,笔随心动、文由心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差异的生长环境,都会深深地影响着诗人的气质。比如王维和孟浩然,都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是王维从小受佛禅影响,作品中常会以禅入诗;而孟浩然经常隐居于山林,诗歌里喜欢表现恬淡的生活画面。

再如,同样是帝王诗人,汉高祖刘邦曾写过《大风歌》,奔放潇洒,让人倍受鼓舞;而后主李煜被俘后也写过《虞美人》,缠绵哀婉,令人心碎。还有一位帝王诗人,虽然从小就读书很少,却经常出语豪放。下面就介绍他的作品,“两三点露不成雨”,朱元璋的一首七律,气势磅礴,更显不凡胸襟。

拂晓行军明代:朱元璋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诗的大意是:穿上征衣,快马加鞭,走出很远再回望,才发现月挂柳梢,夜色阑珊。点点露水洒落,却难以成雨;天边的星星正调皮地眨着眼,还没来得及隐去。

队伍经过村庄,人马喧嚣、兵戈撞击,难免搅扰路旁的旅舍。窠中鸡鸣、竹篱犬吠,客人也纷纷从梦中惊醒。拂晓时分,一轮红日跃出地表,耀眼的光辉普照山河,壮美的景色全都展现在眼前。

朱元璋幼时家境贫穷,为了吃饱饭,还曾当过放牛娃。老天爷好像要故意考验他,本来生活就很困难,濠州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瘟疫,他的父母都相继去世。

家里没钱买棺材,好心的邻居给了他一块坟地,朱元璋就将父母简单地安葬好。然后为了活命,又不得不去当和尚、做乞丐。

贫困人家,自己能养活自己已算万幸,就别提读书识字、吟诗作赋了。朱元璋虽然羡慕大户人家的子弟有文化,但他并不甘心一直这样过着穷困日子。

艰苦卓绝的日子铸就了诗人坚毅的性格,后来他东征西讨,经过一段动荡岁月的洗礼,终于荡平群雄,成就帝业。由于军旅生涯经常会餐风饮露,这首诗就是作者即兴而作,表达了内心的壮志豪情。

起首两句抒写早行的准备,“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诗人率军打仗,总是以身作则,他一大早就醒了,然后就忙着做好准备工作。“忙着、快着”,形象地表达了紧迫的状态;“月挂柳梢”,也进一步揭示了将士们出行之早。

颔联非常精彩,表现了诗人的诗词造诣,“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个星尚在天。”露水经过阳光照射,就会自然消失;星星在太阳耀眼的光辉照射下,也变得黯淡无光。出门时还是满天繁星、露珠晶莹,说明时辰尚早,也委婉地表达出将士们四处征战的辛苦。

熟悉稼轩词的读者,可能立刻就会想到辛弃疾的名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不管诗人是否受其启发,都说明朱元璋非常善于学习和借鉴,作者在此处以乐景写愁情,值得人们赞赏。

颈联转而从侧面进行描述,“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晚唐诗人温庭筠写过一首《商山早行》,其中有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作者虽然有模仿的痕迹,但“人过语、客惊眠”,描写细腻,非有早行的经历,不可能闭门造车想出此语,也表现了大军经过时威武气势。

最后两句更是蕴含深远,“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尾联气势宏大、场景壮观,作者不再继续描绘萧索冷落的场景,而是抒发自己对光明前途和美好未来的追求,充分展示了诗人气吞山河的超凡胸襟。

朱元璋的这首七律描写细腻,出语惊人,表现了一位将军诗人的不凡气度。全诗围绕“拂晓”二字展开,作者首先用月挂柳梢,表现出行之早;然后又采用了露水、繁星的意象,进一步补写征旅的艰辛。

颈联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爱,表达了搅扰沿途住户和客人的不安心理。最后两句可谓气势磅礴,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强烈向往,非平常之辈可以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