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迎春许给孙家,贾母心中不快却没有阻止,是为何?
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贾母。
相交多年的甄家被抄家,贾母说:“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什么意思?是不是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贾赦把迎春许给孙家,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没试试就担心不听了),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推给老天爷了),况且他是亲生父亲(把迎春收到身边抚养时,可没想她有亲生父亲),何必出头多事”。什么意思?是不是逃避责任?
及时行乐、逃避责任,这是八十岁的老太太贾母的心理状态。
让我们再往深里想想。年轻时的贾母,的确是睿智而慈悲的。就是前几年,她也把原生家庭不幸的迎春惜春、生母不贤不惠的探春、父母双亡的湘云、母死父老的黛玉收到身边,给她们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现在变成这样,仅仅是因为年纪大了?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不反对迎春的婚事,是因为她一定知道,如果不牺牲迎春,贾府会有更大的损失。
迎春再好、再亲(其实也没那么亲),只是一个女孩子。贾府可是有牺牲女孩子换取家族繁荣的先例的。元春不是被送到宫里去了吗?要知道她初入宫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女史”,是女官或者低级嫔妃,而不是进宫就当妃子那么荣耀。
元春是跟着贾母长大的,又是孙辈的第一个女孩子,应该与贾母的感情较深。但是贾府送她入宫,贾母也没有反对。为什么?因为贾府男性已经后继无人,出不了显赫的将相,只好靠出色的女孩子封妃封嫔来换取前程。
为了家族的前程,宁可让出色的元春进入前途渺茫的后宫,输了就是一生孤寂、默默无闻,不会给贾府带来更大的损失;万一赢了(真的是万一,获宠封妃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从元春封妃时贾府上下的欢欣之态就可以看出来),那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当初牺牲出色优秀的元春,只是一步闲棋,想着将来可能发挥作用的。现在呢?
据孙绍祖说,贾赦挪用了他五千两银子,才把迎春抵给孙家的。五千两并不是一个大数字,贾母庆寿的开销就是几千两。如果仅仅是钱债,贾府不至于还不上。
而且孙绍祖说是贾赦“收着”他五千两银子,而不是“借”,可见不是借款那样简单,应该涉及到更复杂的枝节,也许是政治方面的图谋。贾赦收了五千两的贿赂,没有给孙家办成事情。退款?已经误了我的事,只退原款,哪有这么容易的?
也就是说,贾赦是被孙绍祖拿住了把柄,挟制了软肋,才会不得不把女儿贱卖——他并不心疼女儿,但如果能卖一个较高的价钱,他也没有理由贱卖。赎卖,只能说明他是没有办法了。
贾政一向古板而不喜操心,加上出远差几年,刚回家不久,对贾赦的这些烂事可能并不知情,所以才会再三劝阻。而贾母呢,即使不知详情,也多少了解贾赦的窘境,知道他除了贱卖女儿,就只能任由孙绍祖报复了。
从孙绍祖对迎春的精神虐待来看,孙绍祖得到迎春,也还认为自己吃了亏。换言之,贾赦欠的债,比一个迎春的价值更加昂贵。
如果任由孙绍祖来报复,那可能是整个贾府的祸患,远比一个女儿损失得更多。
用迎春来避免更大的祸患与损失,是贾母无可奈何的选择,也是贾府唯一的选择。
当然还有别的办法,比如破釜沉舟、殊死搏斗。可是这需要勇气、精力和智慧,而八十岁的老太太贾母,已经没有那样的勇气、精力和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