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深受刘备器重,为何诸葛亮却不信任他呢?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后随同诸葛亮北伐,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与诸葛亮会师潼关,却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魏延是蜀汉后期的一员猛将,也是个有才能的人,献计出子午谷,也是他能力最有力的证明。还有就是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召集将领商讨关于汉中太守的人选,最初大家都以为会选张飞,可没想到刘备最后选了魏延,刘备说我钦定你为汉中太守,你会怎么干?魏延说若曹操带领天下兵马来,我为大王阻挡,若其他将领带着10万兵马来,我就将他们全歼”刘备一直是以识人用人最让人称道,于是就破格提拔魏延镇守军事重地,足见皇叔对他能力的欣赏与信赖。
魏延也是个喜欢冒险的人,没事总想搞个大新闻,他最初加入刘备的时候,是连着家眷、家兵、家臣还有全部家当一起来的。此时的魏延就像一个疯狂的赌徒一样,把仅有的家当全部投到了皇叔这支股票上,结果投资成功了,刘备占领益州之后,也由潜力股彻底变成了优绩股,魏延也由小兵升为牙门将军,最终变成了威名显赫的汉中都督
同时魏延也是个情商很低的人,《三国志》评价他“性清高”魏延不但目中无人,而且还藏不住话,因此也很容易得罪人。在史书中经常能讲到魏延和别人吵架,一着急就要拿刀去砍人的情景,这种人只能当基层不能当领导,而且地位越高得罪的人就会越多。
现在很多人认为魏延和诸葛亮不和。这还真是误会魏延了,魏延和诸葛亮只能算政见不合,因为魏延爱冒险,而诸葛亮却偏偏很谨慎,但私交并没有矛盾,要知道武侯可是三国超一流的政治家,政治家的特长就是调和阴阳、疏通关系,怎么会和一个愤青吵架呢?要说诸葛亮与法正也是明显的政见不合,脾气不符,但两个人都是聪明人,所以相安无事。魏延那就没法儿这么精明圆滑,就因为诸葛亮不用自己的计谋,就公开发牢骚。
即便如此,诸葛亮还经常庇护魏延,魏延和刘琰不和,诸葛亮就批评刘焱并让他给魏延道歉。魏延和杨仪发生冲突,诸葛亮爱惜两个人的才能,经常从中调解两人的关系,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尽心的家长和一个调皮的熊孩子,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杨仪矛盾升级,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
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不但自己被杀,还被诛灭三族,关于魏延是不是要反叛的问题,在当时就已经定论了《三国志》中记载“魏延不北往投降魏国,而南往返蜀”其本意只是为了杀掉杨仪等,并非想被叛蜀汉,所以说白了这是一场内斗,一代猛将没有死于战场而死于内斗。
诸葛亮为何一直不信任魏延?
第一就是为了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诸葛亮他并不是刘备,他虽然说会重用一些有才能之人,但是却完全做不到放开手。不管是他重用姜维以及王平等人,吩咐事情前几乎都会做好全面准备和安排,然后只不过是让这些人执行他的命令罢了。
对于他的吩咐姜维和王平等人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照命令去做,所以说这样的人诸葛亮是非常的放心,但是魏延却大有不同,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虽然说一直并没有违抗过诸葛亮的命令,但是他的心里面却是并不怎么服从的,甚至经常感慨诸葛亮非常的怯懦,他感觉自己的才能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连主帅都瞧不起的人,那么还会信任他吗?肯定是不可能。
第二点其实诸葛亮也非常害怕魏延一家独大。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完全把它治好的做。话说魏延当时已经成为了蜀汉军中的第一人。可以说就连诸葛亮生前,也只能够凭着军中的地位来压制得住他,若是诸葛亮去世之后,那么试问一下军中有哪一个人能够压得住他?诸葛亮其实心里面也是非常的清楚,魏延他并没有谋反的心思,但是一个特别有主张的大臣,从心里面不服从主帅的命令。
对于蜀汉而言肯定是一个特别不稳定的存在,虽说不管诸葛亮的遗言里有没有暗示杨仪等人除掉魏延。他都是比较忌惮。而对于王平和姜维来说,则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毕竟这两个人之前是想讲,在蜀汉其实并没有什么背景和根基,再加上王平他本身就来自于蜀地,而姜维心里面装的都是汉室,诸葛亮完全能够去信任他们。
第三点诸葛亮其实也是想要去保护蜀汉的国运。
魏延他确实是很有能力和魄力,当时魏延其实就想要独自率领军队去攻打,但是却遭到了诸葛亮的拒绝,其实诸葛亮心里面明白,一旦此次战役失败,那么蜀汉就会有这面亡的危险,这样一个大的赌注诸葛亮不敢也不能够下,必定他是蜀汉得臣而并非是蜀汉的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一直压制的魏延,可是他心里面明白,自己生前能够压制得住,他在自己死后就无人能在管得住。
为了避免内部发生混乱所以说他才提出来了,要去放弃魏延的这样一个想法,而且从姜维和王平两个人,姜维虽然说是一个比较爱打仗的人,但是他和王平都是一个听从将领行事的人,只会听从主帅的命令,所以说诸葛亮敢对姜维和王平两个人放开权力,一直压制着魏延其实也是害怕他会有谋反之心。也不是因为不信任他,而是为了蜀汉政权的安稳,可以说诸葛亮也是用心良苦,他想的比较长远一些。
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出祁山的目的不在于夺取长安,而是夺取陇右,然后在自西向东讨伐曹魏。诸葛亮的战略构想看似完美,但是却很保守。他希望能够步步为营,一点一点的蚕食。但是纵观他几次北伐,就会发现他几乎都是在和与魏军在祁山一带进行拉锯战和持久战。这对于补给线过长的蜀军来说是很不利的,有几次就要成功了,但是却因为粮草接济不上而退军。所以说诸葛亮北伐几乎陷入了一个怪圈,除了和司马懿斗智斗勇之外还要关心自己的粮草够不够用。
但是更深层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性格。有人都说过诸葛亮是个很参谋人员,提建议出规划可以但是让他做大军的统帅则稍显不足。《三国》中就说过,诸葛亮统率大军连惩罚士兵二十军棍,他都要亲自过问。足见他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这对于一个统帅来说是很不利的。后人有一副对联写的很好即: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将诸葛亮的性格缺陷说的很透。就连诸葛亮自己也承认过平生不曾用险,所以像魏延这样大胆的计划很难被他认可。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否定魏延计划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