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镜秘府论》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镜秘府论》是日本僧人遍照金刚编纂的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史料性著作。据日本小西甚一《文镜秘府论考》推测,此书完成于日本弘仁七年(816)前后,此后一直在日本流传。今见传本,以日本宫内省图书寮(今名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平安朝古钞本为较早。作者于820年所撰 《文笔眼心抄》,为本书简本。清光绪年间,杨守敬赴日本考察后作《日本访书志》,其中介绍了 《文镜秘府论》的内容和价值。1930年储院峰根据杨的介绍,取其中论声病部分校印,名为《文二十八种病》。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周维德校点本,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王利器 《文镜秘府论校注》。
遍照金刚(774-835),俗姓佐伯,佛名空海,遍照金刚是其灌顶号,死后追封为弘法大师。赞歧国多度郡屏风浦(今日本香川县善通寺市)人。他生活在日本平安朝前期,对佛学及文学、语言文字、书法、绘画均深有研究,论著甚丰。1910年日本祖风宣扬会将其论著汇编成 《弘法大师全集》共15卷。空海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 (804) 七月来中国留学,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回国。在留学期间,他除钻研佛经外,还多方吸收中国文化,广泛涉猎、搜求中国典籍,与唐朝僧徒、诗人有友好交往。回国后,应日本人学习汉语和汉文学的需要,他根据从中国带回的崔融 《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等书编纂成《文镜秘府论》。
该书分天、地、东、南、西、北6卷,大部分篇幅论述诗歌声律,杨守敬说:“此书盖为诗文声病而作。”(《日本访书志》)从其保存的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诗歌形式从齐梁永明体过渡到初唐律体的过程。《文镜秘府论序》说:“沈侯(沈约)、刘善(刘善经)之后,王(昌龄)、皎(然)、崔(融)、元(兢)之前,盛谈四声,争吐病犯,黄卷溢箧,缃帙满车。”沈约等人发现四声八病,有关论著虽大部分早已散佚,但可以从《文镜秘府论》中看到它的缩影。该书西卷《文二十八种病》中皆一一引诗,证佐分明。《文镜秘府论》辑录了不少唐人或陈隋时人的声病说,空海所录材料说明,唐人对声病的避忌更加精密,再结合平仄的运用,使原来烦琐的声病说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新声律,近体律诗开始定型。
除有关声律的材料外,《文镜秘府论》还有论及对偶、辞藻、典故、修辞等内容。此书还辑存了不少较有价值的创作理论,如地卷的 《十七势》、《八阶》、《六志》,南卷的《论文意》 (原自王昌龄《诗格》、皎然《诗议》)、《论体》、《定位》(原自唐人佚名《文笔式》)、《集论》等。这些内容涉及诗学理论的诸多方面,甚为丰富。如《八阶》论诗歌题材,分为“咏物”、“赠物”、“述志”、“写心”、“返酬”、“赞毁”、“援寡”、“和诗”等8个方面; 《六志》分“言志”、“附志”、“寄怀”、“起赋”、“贬毁”、“赞誉”等6个方面。《论文意》论及比兴用意,缘情言志。
空海法师编纂《文镜秘府论》是为了向日本人民介绍中国诗学,他希望通过本书能使读者“不寻千里,蛇珠自得;不烦旁搜,雕龙自期。”(《文镜秘府论序》)在完成本书后,又撰写了《文笔眼心抄》,其自序称:“撰《文镜秘府论》6卷,虽要而又玄,而披诵稍难记;今更抄其要含口上者为一轴,……即以《文笔眼心》为名,文约义广,功省蕴深。”《文镜秘府论》所征引的关于诗歌声律论的材料,在我国大多已亡佚,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古诗到近体律诗的发展演变情况,对于研究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