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穷苦悲惨”的形象,哪些文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直以来,欧洲的音乐家们在我们心中的印象都是“出生低贱、家徒四壁、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穷苦形象。实在有些不太穷的,就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来丧子”,即便是年少成名的莫扎特,最后也只是“无钱治病,英年早逝”。
于是乎,音乐家们的阶级都被划为“贫下中农”,这也直接导致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作曲家很穷。以至于最初看报道说现代音乐家每年可以挣到几千万的时候,竟然不相信。但事实真相如何?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贝多芬“穷苦悲惨”的形象,首先来源于罗曼罗兰著名的《贝多芬传》。萧伯纳1927年写的纪念文章《贝多芬百年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少年贝多芬被定义为:“早熟的天才,艰苦的童年”。因为罗曼罗兰和萧伯纳两位大学者都这样描写: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男高音,是一个经常酗酒的蠢汉。他的母亲是女仆,这是个清贫的家庭。
不可否认,贝多芬出生的家庭是清贫的。但成年之后的贝多芬,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富豪。
1792年,22岁的贝多芬被选帝侯亲王派到维也纳继续深造,此后就在那里永久定居下来。维也纳的里区诺斯基亲王在随后的十年中给予贝多芬莫大的资助——给了他一个每年可以挣600弗洛林的职位。勃朗宁和华尔特斯坦公爵提供了贝多芬所必需的生活来源、音乐方面的许多经验和足够的成长条件。
1804年,贝多芬收了一个不平凡的学生——鲁道夫·约翰·约瑟夫·雷纳,奥地利的大公爵,他是皇帝的堂兄弟,只有16岁,却有着高贵的地位。自然,授课的费用不菲。
这之后,贝多芬的财富之路豁然开朗:1809年3月1日开始,由下列三人共同出资(鲁道夫1500弗洛林,劳勃高维兹700弗洛林,费迪南·金斯基1800弗洛林),贝多芬每年收到的馈赠竟然达到4000弗洛林。
馈赠过程中也有过小波折。贝多芬在1812年写给柴姆斯加尔的信中抱怨:来自奥地利的那些“慷慨之人”将他每年4000弗洛林的费用减少到1600弗洛林。1815年3月,贝多芬接到劳勃高维兹自1812年11月起所拖欠的2500弗洛林。此后,金斯基每年付1200弗洛林,劳勃高维兹每年付700弗洛林,直到贝多芬去世为止,贝多芬每年可得3400弗洛林。这笔钱足够贝多芬的一切所需了。此外,贝多芬还有从出版商那儿取得的收益。
1809年,贝多芬和朋友缪塞尔组织了慈善音乐会,用来慰问受伤的奥地利和巴伐利亚战士,以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并表达筹办者的好意。在12月8日和12日的两场音乐会中,共收到慈善金4000弗洛林;这一年,他的《菲岱里奥》已经公演了16次,达到了大众化的地步,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着他的雕像,从汤姆逊和施坦纳等地常有人给他汇款。到1816年,贝多芬颇具财力,在七个国家银行中的存款有7400弗洛林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