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陈宜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被称为历史上最能逃的丞相

大家好,说起南宋丞相陈宜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遥想南宋末年,有一个叫陈宜中的,可是一个人物,宦海沉浮,以逃跑载入史册。

陈宜中,字与权,温州永嘉人,他家贫,但他小时候是一个发愤读书,改变命运的人,编织“学而优则仕”,叩拜圣贤,私墪开蒙,深信“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并且宋朝开国以来重文轻武,给读书人的仕途广开绿灯。

人的出身没有好坏,读书改变命运也没有错,错的是让陈宜中自童稚开始就耳濡目染一些畸形的追求,化天性为本能,对权势的趋附力与亲和力,对名利的原动力与向心力,使出浑身解数,肮脏的灵魂游走在权力场。

陈宜中,用今天的话讲:年少时属于“学霸”那种,学习超一流,人品却下流,游走在官场,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陈宜中少年时“性特俊拔”,当地有一个大商人葛宣义发现这孩子不一般,便推算他的生辰八字,这一推算,我的妈呀,这小子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便供因富贫几近失学的陈宜中读书,还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

这陈宜中如鱼得水,入太学之后,文章也是写的相当好,得到许多饱学之士的赞誉,这后生又肯学。

青春焕发的陈宜中来到京城,进入最高学府读书,前程似锦,他那时为人正直,血气方刚,关心时政,当时的权臣在宋理宗的宠幸下败坏朝纲,陈宜中就与同学刘黼、陈宗、黄镛、曾唯、林则祖联名上书弹劾权势熏天的丁大全,被丁大全打压,取消了太学生资格,谪到建昌军(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赢得“六君子”的美誉。

二、党附贾似道

丁大全倒台,贾似道凭借裙带关系(他姐姐是宋理宗的宠妃)掌握了朝中大权,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网罗人才,便举荐陈宜中等人,廷试第二,一鸣惊人,看来这陈宜中还是有些学问的,被授予绍兴府推官校书郎。

由于他是贾似道举荐,成了贾似道的门生,在贾似道的提携下,谄媚逢迎,溜须拍马,使出浑身解数,说一套做一套,每每有豪言壮语,仕途顺利,不断升迁,几年间就成了监察御史,宦海沉浮又十年,跻身权力高层,成了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副宰相呀)。

陈宜中官运亨通,而南宋的国运岌岌可危,江河日下,元世祖忽必烈命伯颜为帅,三路伐宋,势如破竹,蒙古铁骑直趋芜湖,进逼京师,贾似道不得不率十三万大军迎敌,丁家洲(今安徽省铜陵市东北江中)一战,贾似道惨败,主力尽失,仓皇而逃。

朝野上下骂声一片,陈宜中为了撇清自己与贾似道的关系,上书“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以谢天下”来洗白自己不是贾似道同党,没有与之同流合污的名节。

然而大家都清楚陈宜中是什么货色,太学士们刘九皋等人联名上书指责陈宜中“指授失宜,因以败事,误国不止”等罪名数十条,陈宜中内心有点惊慌,又气又恼,深怕落个与贾似道一样的下场。

陈宜中深谙官场游戏,行事摇摆不定,言行不一致,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一个谦谦君子似的,实际上与掌权者沆瀣一气,背后插刀子,灵魂深处的劣根性性,又让他觊觎权力,以退为进,便开溜了,开启了第一次的逃跑,不辞而别。

三、达到权力巅峰

当时小皇帝才几岁,谢太后垂帘听政,当时朝中行政腐败,法令松驰,无人可用,觉得这陈宜中是人才,便派人把他追了回来,升任他为右丞相,全面主持朝政。

陈宜中这第一次出逃就因祸得福,没有受到制裁,反而得到重用,造化弄人呀。

大权在握的陈宜中面对元军大兵,不积极组织力量抗击,反而与左丞相王爚争权内斗,上蒙下蔽,恶性循环,斯文扫地。

闻元军杀奔京城,身在临安的大臣们纷纷出逃,气得谢太后张榜遣责这些龌龊的官僚。

陈宜中派陆秀夫去平江见元军统帅伯颜,表示可以向元朝称侄,岁贡币银二十五两,要元军休兵,一切都好商量。

此时元军志在灭宋,称“侄孙”都不答应,陆秀夫回临安复命,谢太后哭泣着说:“苟存社稷,称臣也可以。”

谢太后一个老太太,为了宋室江山也是尽力了。

文天祥看到大厦将倾,就对陈宜中说,请示谢太后,让杨太妃带其所生两子,也就是宋恭帝的庶兄赵昰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庶弟赵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由驸马都尉杨镇与陆秀夫等人连夜护送两个小王爷逃往温州,以留赵宋根苗。

此时的陈宜中又开始计划出逃了,他率领群臣入宫见谢太后,请迁都避祸,谢太后开始不同意,陈宜中一把鼻涕一把泪苦劝,谢太后答应了,让宦官与宫人收拾行装,等待陈宜中来接。

左等右等,过了半夜,也不见陈宜中的人影,谢太后大怒:“我本不想迁都,大臣数以为请。今我欲行,众人又不至,是骗我这老妇人吗?!”动怒之下,关闭宫门,不见大臣。在杭州湾里等待接谢太后一行的张世杰,没有接到,便率水师离开了。

伯颜大军入临安,清点人数,唯独不见了右丞相陈宜中的人影,当时临安城外是蒙古大军压境,临安城中军民无以胜计,这陈宜中在众目睽睽之下凭空“土遁”消失了,不服不行,逃跑宰相陈宜中果然有两下子。

那么,这个陈宜中哪里去了?

不久,陈宜中在温州清澳一带出现了,痛哭流涕地说:不是他辜负了太皇太后,是情况复杂,来不及通知呀,眼见元军入城,那水路走不成了,他是从陆路小道逃出来的呀,这次出逃可以说逃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呀!

四、远遁占城

话说赵昰、赵昺两位小皇子在杨镇与杨太妃的哥哥杨亮节等人保护下千辛万苦逃到温州,随后陆秀夫等人也随后赶到,听说这陈宜中也逃到了温州,便召他来见,张世杰也率军来会。

于是,以陈宜中为首,共奉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到达福州后,立赵昰为端宗皇帝,建元景炎。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276年)十一月,元军攻入福州,陈宜中与陆秀夫、张世杰保护着小皇帝等人逃亡海上,辗转来到泉州地界,又奔潮州,海上飓风,陈宜中与小皇帝等人幸运活了下来,到达井澳(今广东大小横琴岛之间的海湾)。

陈宜中见大势不妙,提议流亡小朝廷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占城,是国名),没有人同意,他其实早就打算好了,主动请缨,到占城求救兵,当天便走人了。这也是陈宜中第三次出逃,当他坐船离开好一会,张世杰等人才明白过来,派人去追,早就没影了。

陈宜中这最后一次逃跑,便彻底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了,不仅宋将张世杰等人找不到他,元将张弘范也是千寻万觅找不到他,逃出了大境界,新高度呀!

行文至此,发现这个陈宜中识时务者也,很有两把刷子,大智慧。

陈宜中赋诗曰:

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有路可通外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

淡去起处潮细长,夜月高时人入眠。异人北归须记取,平芜高时一峰圆。

这陈宜中是史上最能逃的天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非功过,当思量呀!

据说:他是携一家老小成功地到达占城,后来元军攻占城,他又逃到暹罗(今泰国),后死于此,成为当地华侨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