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是支很有名气的军队,为何能够百战百胜呢?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公元1561年4月,正值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兵分三路,一路烧杀抢掠,一路张牙舞爪地向浙江台州奔去。本以为能肆无忌惮的他们,却没想到在一个名为花街的小村子里栽了大跟头。在这里,有一支明军队伍前来阻挡进犯的三千倭寇。这支明军当中的大部分人已经面无血色、筋疲力尽,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军容齐整。从他们疲惫却坚毅的眼神中,倭寇们感受到的不是畏惧,而是一阵彻骨的杀气。
没有任何花架子,两军相交后便展开了厮杀。令人意外的是,这支看似已是精疲力竭的队伍,不仅没有如其他明军那般一触即溃,反而打出了凌厉的攻势。在明军的长矛和火铳之下,千余名倭寇结束了罪恶的生命。当然,更多的则是惊慌失措、落荒而逃。一阵交手后,这帮倭寇就这样鸟作兽散,丢下上千具同伙的尸体,而明军仅仅战死三人。拿下这场大胜的,不是准备充分的大军,而只是由一千五百名困乏的士兵组成的小队伍。这支能在如此状态下以少胜多的军队,就是由名将戚继光训练打造的精锐之师——戚家军。
戚继光是怎么打造出一支无敌的军队的?
俗话说“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但是戚家军做到了雄赳赳,这个自然也少不了说到他的主帅戚继光。主帅嗷嗷叫,才能带出一群牛逼的兵。首先我们来看看戚继光是如何选兵的。据史料记载,戚继光制定了一个募兵原则:只收农民。关于这点戚继光是这样解释的,当时当兵的都是被社会轻视,并非崇高职业,很多当兵的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城市的居民如果家境一般以上有稳定的工作的都不会想去当兵,而会去当兵的都是城市的无业游民,而无业游民只是把军营当做临时的救济所,当机会适当就会随时离去。并且另外一条非常有意思的辨别城市居民的奇特标准,那就是皮肤白、动作轻快、眼神轻灵的就是作为城市居民拒之门外。
军队,最最最重要的是什么?军纪!怕死的,千万别当戚家军。戚家军军纪之严酷,军法之严,在明代可谓独一无二。戚继光治军有一个字诀窍,就是“杀”。你要是生在明朝,光荣的投身为戚家军的一员,先来看看你有多少次机会被杀吧——临阵诈称疾病者,斩首;临阵抛弃军器者,斩首;你是鸟铳手,演习或实战中开枪开早了的,斩首,队长若发现不告发的,一起杀;你是鸟铳手后负责保护的近战兵,若鸟铳手阵亡,你将被斩首偿命;
凡是临阵退缩,允许甲长割兵耳,队长割甲长耳,哨官哨长割队长耳,把总割哨官哨长耳。收兵回营,查无耳者,斩;一人退却则一人被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被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被斩首;埋伏作战,遇贼不起及起早者,队长斩,各兵捆打。当然,不服上官,令不行,禁不止,杀平民冒功、奸淫妇女更是斩首。
此外,行军途中你若尿急离队小便,割耳;喧哗说话者,捆打四十;训练还有考核,凡是成绩在中下的,捆打;凡兵逃走,同队之人各捆打。平时除了统一唱军歌,没有任何娱乐,不许拉家常煽动乡愁,更别说喝喝小酒玩玩叶子牌了。
古往今来,凡是无敌军队,代表将领无一不是军纪严酷,我们且来看看。战国时期有本奇书《尉缭子》,列在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为后世无数将领所推崇。这部奇书的核心就是:重刑。书中鼓吹说:“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请注意,这里指的杀卒不是杀敌人的士兵,而是杀自己的士兵。所以像白起、项羽等杀降大户都算不上“威加海内”。
中国古代历史上,以战斗力强出名的军队很多,名将如孙子、吴起、田穰苴、韩信、周亚夫、赵充国、杨素、岳飞、徐达、戚继光、年羹尧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军纪严酷。如岳家军。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的“戚继光斩子”故事,是纯粹的民间传说,而岳飞斩舅却是货真价实记载于宋人徐梦莘编写的《三朝北盟会编》里。
当时岳飞军在宜兴,有老百姓投诉他的舅舅姚某骚扰乡间。岳飞是大孝子,先告诉了母亲,并责备姚某说:“舅舅的所为如此,牵累到我。再犯的话,我能容,恐怕军法不能容。”母亲也苦苦相劝,这事就算过去了。不料,过了几天,岳飞和部将押马行军,姚某也随之同行。突然,心怀怨恨的姚某飞马向前奔驰数十步,拉起满弓,回身对着岳飞就是一箭,没中,射中了马鞍鞒。岳飞催马过去把姚某擒下马,“令王贵张宪捉其手,自取佩刀剖其心,然后碎割之归。”
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即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后来宋孝宗在为岳飞平反的时候,对岳飞的儿子说了一句盖棺论定的话:“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所不及。”
隋朝开国第一名将杨素,性好杀人,每次打仗前都要故意挑错,帐前当场斩兵斩将,“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自己却“流血盈前,言笑自若。”两军对阵,他从不指挥整军压上,而是先派个一二百人上去厮杀,务必要求取胜,不能取胜而败下阵来的,无论剩下多少人,全部斩首。继而再派几百人上去厮杀,如前而战,不能取胜的再全部斩首,直到取胜为止。
杨素的部下对他极其敬畏,作战时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杨素戎马一生未尝败绩,伐陈时致使“江海无波”,以至于陈人见到稳坐大船上威风凛凛的杨素不仅感叹:“清河公即江神也!”说了这么多杀人不眨眼将军,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光一个“杀”字就能当名将,整天吹毛求疵找机会杀手下,不激起兵变才怪!
严酷如杨素,对随他征战的将士“微功必录”,上奏皇帝请功封赏,绝不是一味好杀人的屠夫。杨素军中虽然有被杀危险,可是立功封侯的机会更多,所以隋朝的将士都愿意跟随他出征。戚继光更是如此。
有重罚,还有重赏。戚继光不是滥杀将军,他对部下的护犊之情,几乎可以和他严酷的军法相媲美。戚继光说过:“夫将者,腹心也;兵者,手足也。”他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用严酷的军法,让这些乡野田间走出来的士兵,知道什么是纪律,什么是军队,畏惧将领,对自己的话不敢违背;一方面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优厚的待遇,让士兵对前途充满信心,对将领爱之如父母。
戚继光每次战后,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大帐写立功人员名单,向上级和朝廷请功。比如他在一封战后的“乞普恩赏疏”里对皇帝说,自己“不安于心”:“浙功不勘与闽赏不酬其功者尚多,死事者未得恤录,则虽尽夺臣之爵赏以奖恤忠魂,犹为负之于冥冥之中。臣尚得跃马食肉,而将士膏涂之芽将成拱把……”
嘉靖、万历两朝,戚继光一手保举出来的将官无数,拿义乌人来说:自嘉靖三十七年到万历年间,有据可查的义乌人任千总以上武官的就有140多名!在戚继光死后,他麾下的无数将领仍然活跃在万历援朝、对抗后金的战斗前线,成了一代名将给大明留下的最后一笔财富。
除了朝廷的恩赏,总督胡宗宪对戚家军也是宠爱有加,“给饷甚厚”,比如戚继光军中,斩获一个倭寇首级奖励30两银子,这在当时是很丰厚的。而戚继光赏罚分明,打完仗银子人人有份。三十两银子全部分给士兵,将领一分不取:冲在最前面的士兵分二十两,砍首级的兵二两,每个鸟铳手二两,其他的兵分一两,伙头兵五钱。一手是大棒,一手是萝卜,正是凭借恩威并重,戚继光才打造出一支无敌的军队。
为什么戚家军百战百胜?
一、组织形式不同。戚家军是戚继光在浙江组织的军队,其军队与其他明军相比组织形式不一样。一般明军是以卫所制为主,卫所制在明前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卫所制显出大量弊端。而戚家军是以募兵制为主,战斗力超强。正如戚家军招募以因倭寇骚扰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矿工。
二、军事领导能力。戚继光从祖父起就是军人出身,嘉靖二十三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深受祖辈影响戚继光有着天生的军事能力。
三、武器上的先进。戚继光在与倭寇的战斗中不断吸取教训,发明了狼筅、虎蹲炮、倭刀等,这些武器成为了抗倭利器,让倭寇闻风伤胆。
四、先进的阵仗。鸳鸯阵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此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后还可以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