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作为孙氏一族的复兴者,他这位枭雄是怎么发家的?

作为孙氏一族的复兴者,孙坚这位枭雄的出生,大概是不太好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其一,是孙坚儿时的艰难起家;其二,是孙坚夫人吴氏一族对其的不满;其三,则是孙氏与当时豪族的恩怨纠葛。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先说第一点,孙坚如果是士族出身,按照当时社会的传统,他就算不能顺利跻身仕途,也可以依靠家族余荫进入郡县之中。哪怕当不了正式的“公务员”,起码混个小吏,弄个“事业编”混混日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可事实上,孙坚虽然为一方县吏,但却是外聘性质的“临时工”,不仅各种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其日常的工作也是十分危险。十七岁之时,孙坚便要与水贼搏杀,整日在刀口上行走。这样的孙坚,绝对算不上出生于“坚世仕吴”之家。不仅如此,江东士族对于孙坚出身的寒微,显然是清楚的。

陈寿《三国志·吴夫人传》则记载了孙坚当时求亲的场景:“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

孙坚向吴氏求亲,随后遭到拒绝,然后吴夫人大义凛然,看出孙坚潜力,遂毅然委身于其夫。在这个故事中,孙坚求亲遭拒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因为当时的孙坚,完全不具备任何优势。吴氏一族在江东略有地位,自然看不上“泥腿子”出身的孙坚。

而吴夫人愿意下嫁的桥段,过于巧合,似乎是无数枭雄人物背后的翻版,其可信度不高。尤其是原文中的“轻狡”二字,更是体现出了孙坚当时“混不吝”的性格。仔细想来,当时有“轻狡”之名的可不止孙坚,吕布同样被陈寿冠以“轻狡反复”的评价。

除此之外,类似“轻狡”、“放荡”之类的词语,大多都是形容孙坚、吕布这样的勇武之人的。从当时的儒学发展来看,汉末年间的士族,是逐渐儒学化的。因此大多数士族出身的名士,都更加倾向于贤德之名。而与之对立的武人,因为更注重“实用”与“效率”,因此在行事方面难免粗猛无礼。

而面对这样“无礼”的孙坚,吴夫人的主观意愿显然没什么作用。她害怕孙坚的报复,只能委身下嫁于他。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孙坚求亲遭拒,怀恨在心,遂凭借自身勇武强夺吴夫人为妻。毕竟抢亲的例子,在乱世期间数不胜数。最后,则是孙坚起家之后与士族产生的矛盾。

众所周知,凭借镇压黄巾军起义,不少军阀都趁机扬名立万。这其中,也包括孙坚。可孙坚凭借军功当了长沙太守之后,并没有荣归故里。相反的是,其处境愈发艰难,上司的刁难、同僚的排斥以及下属的漠视,都让孙坚的统治极不稳定。

《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吴录》记载:“叡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

《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吴历》又记载:“初坚至南阳,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坚。”

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都是士族出身,向来自诩为儒门望族。对于孙坚这样的武人,他们不予理会,甚至各种刁难。正因如此,底层出生的孙坚才要求存。他向袁术表明自己的臣服立场,先后杀死王叡与张咨。这么一来,孙坚便惹上了大麻烦。

一方面,孙坚擅杀朝廷命官,还越俎代庖杀死自己的上司,这本就犯了忌讳。而另一方面,王叡出身于琅琊王氏(案王氏谱,叡字通耀,晋太保祥伯父也。),张咨出身于颍川张氏(咨字子议,颍川人,亦知名),这么两个强大士族的报复,并非是孙坚能抗住的。

无奈之下,孙坚只好向袁术投诚。当时,孙坚、袁术与刘表先后上书朝廷,互相表举,完成了一场政治利益上的交换。袁术如愿接替张咨,成为南阳太守,在孙坚的帮助之下,建立起了横跨江淮一带的袁术军事集团。

据《三国志·孙坚传》记载:“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可以看到,孙坚不仅消除了擅杀朝廷命官带来的恶劣影响,更是借助汝南袁氏的名声成功将自己洗白。如此一来,孙坚摆脱了士族打压,在袁术庇护之下有了喘息之机。到最后,孙坚摇身一变,成为袁术军事集团的头号大将。此后,孙氏一族开始为袁氏鞍前马后。直到孙坚战死,其子孙策才有了返回江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