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都是与世无争的存在,但为何说非洲大蜗牛不能触碰?
蜗牛都是小小的,与世无争的存在。但是,有一种蜗牛,它不但有巴掌大小,而且已经成功地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入侵物种”,它就是非洲大蜗牛。非洲大蜗牛叫做褐云玛瑙螺,玛瑙螺属,玛瑙螺科。喜栖息于植被丰富的阴暗潮湿环境及腐殖质多的地方。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能够导致肺结核,所以不能碰。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非洲大蜗牛虽然从名字上看,与我们常见的蜗牛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非洲大蜗牛只是广义上的蜗牛,因为它属于柄眼目玛瑙螺科玛瑙螺属非洲大蜗牛种。因此,非洲大蜗牛并不是我们狭义上的蜗牛。
一般情况下,蜗牛的壳都是偏平的螺旋状的,而非洲大蜗牛的壳形状则更像是水生的螺类,呈纺锥形,末端比较的尖细、螺层一般在6-7层左右,壳上有褐色花纹或者棕色条纹。
贝壳长卵圆形,深黄色或黄色,具褐色白色相杂的条纹;脐孔被轴唇封闭;壳口长扇形;壳内浅蓝色螺 层数为6.5~8;软体部分深褐色或牙黄色;贝壳高10cm左右。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色,粘液无色。
非洲大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它是一种完全陆栖的蜗牛,成年的体长一般在8公分左右,最大的超过了20公分。与其他的蜗牛一样,非洲大蜗牛在爬行时也会不断的分泌黏液,这样能够保存自己柔软的腹部。除此之外,“走过”留下的黏液能够一定程度的将锁定自己气味的天敌们束缚住,也是一种御敌的方法。
由于非洲大蜗牛在移动时需要不断的分泌黏液,所以它们主要分布在比较潮湿的地区,这样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水分。其次,别看非洲大蜗牛体型很大,但是它与其他的蜗牛一样,都是素食性的,它们主要以植物的叶片为食。由于食量较大,所以一旦出现在农田中,会给农作物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它也是一种农业“害虫”。
非洲大蜗牛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因为在白天,一旦被阳光持续照射,它体内就容易缺水。因此,在白天,它们通常是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休息,到了晚上再外出觅食。
6~9月最活跃,晨昏或夜间活动。食性杂而量大,幼螺多为腐食性。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生长迅速,5个月即可交配产卵。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100~400枚。寿命长,可达5~7年。抗逆性强,遇到不良环境时,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生存几年。
非洲大蜗牛以其庞大的体型以及强大的繁殖能力,给植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是非洲大蜗牛的主要危害之一。不过,相对来说,非洲大蜗牛对人的危害更甚。
首先,非洲大蜗牛是鼠肺虫的中间宿主,由于这种寄生虫最早是在我国广东的老鼠身上发现的,所以,又被称为广东住血线虫。一旦这种寄生虫到了人体内,极容易引发脑膜炎,早在1985年,台湾的一位企业家就与家人生吃非洲大蜗牛,最终导致一家5口死亡,唯一幸存的是他远在美国的第三个儿子。
其次,非洲大蜗牛身上除了有寄生虫外,还有许多的病原菌,比如结核杆菌,它能够直接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并且,并不是说不生吃非洲大蜗牛就没事。科学家从非洲大蜗牛爬过的地面和植物上也检测出了各种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也就是说,非洲大蜗牛的体表都可能存在这些病原菌和寄生虫。因此,当我们人用手碰了之后,如果再与嘴接触,那么就极可能会感染。这就是非洲大蜗牛不能碰的原因,这个说法并非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