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文史百科 > 正文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一般情况下,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状况,实在干不动了,才会向皇帝申请。皇帝同意了,你才可以退休。皇帝要是不同意,你还得继续干。可能有人会说,干不动了才退休,那不是霸占年轻人的岗位吗?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并没有。古代官员在位置上待的时间,算起来,真正不算长。不长的原因,一是当官的时候,年纪都比较大了。古代是要经过很复杂的考试,进士及第以后,才能出来当官的。考试本来就难,真正考上,一般都老大不小,干不了几年了。

二是在官位上,还常常会被皇帝贬谪。一贬谪,就得在家里赋闲一段时间,或者发配到偏远的地方去反省,反正得离开官位。三是父母去世,官员们一般都需要“丁忧”。“丁忧”的时间,一般长达三年。双亲加起来,也就是六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官员都只能呆在家里。所以,实际算起来,古代官员干工作的时间真的并不长。

古代官员退休以后,一般都会回到自己的老家。那么,为什么古代官员退休要回老家呢?难道在工作的地方安家落户,不是更好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要有个常识,古人住的房子,和我们现代人住的房子是不一样的。现代人都住在楼房里。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楼房中,一次性会住几十户人家。就算住那种别墅区,别墅的面积其实也并不大。古人不一样,古人都是一家一户单独住。也就是说,古人住的都是别墅。不但是别墅,加上配套设置,有时候甚至有一个村落的规模。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古人住别墅,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我们问的是古人为什么不在当官所在地买地修别墅,而偏偏要回老家去修别墅呢?其实这个问题,还得根据不同的时代,具体来分析。

在上古及中古前期,官员当官建功立业后,朝廷都会以赏赐土地作为奖励。把国家的土地拿出来,对功臣进行分封。这种赏赐分封,有时候是根据土地面积,有时候是根据人户的多少。比如说“万户侯”,顾名思义,那就是封地上至少要有一万户的人家。

皇帝在赏赐有功的官员土地的时候,一般都会赏赐官员家乡的土地给他。因此,官员要修房住家,那也得是在自己的家乡,退休以后,自然也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但也不一定,皇帝有时候也会把赏赐给官员其他地方的土地。比如,西汉的时候,就会以函谷关为界,函谷关以内的封地,自然离皇帝近一点,要显得高贵一点。函谷关以外的土地,离皇帝远一点,就要低贱一些。因此,官员们都喜欢给自己的封地,能够在函谷关以内。这样一来,官员的封地,就不一定在他家乡了。官员退休以后,肯定也只能回到他的封地,回不到出生时的那个家乡了。

但是,既然有了封地,封地就成了他的新家乡,实际上也算官员回乡。当时代发展到中古晚期及近古的时候,皇帝对官员等有功之臣的封赏,就不再是用土地。而是用银两、珍宝、禄米这样一些东西。或者是爵位这种精神性的荣誉。

官员有了钱,就想成为地主。要占有土地,就得花钱去买。但是古代官员买地,其实是有很多限制的。他不大可能在自己任职的地方买土地。

为什么呢?一方面,古代官员不会在一个地方任职太长时间。皇帝害怕藩镇割据,害怕官员做大,也不允许官员在一个地方任职太长时间。既然任职的时间不长,你把土地买来放在那儿干什么呢?另一方面,如果官员在他所任职的地方买土地,必然会受到言官的弹劾。要是受到弹劾,往往很快就会被贬责。官都当不成了,自然也买不到土地了。

相对来说,自己家乡的土地要保险得多。有了钱,就让家里人在老家买土地。等他退休的时候,家里也买了不少土地。既然土地都买在老家,因此他将来也就只能回老家养老了。

当然了,官员之所以退休以后一定要回老家。还受到“叶落归根”“封妻荫子”等观念的影响。毕竟古代是农业社会国家,这些观念,也是农业社会最基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