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王思:和苍蝇较劲的曹魏大臣,是个怎样的人?

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有一句话叫做官大一级压死人,因为这上级能对你的任免升迁起决定作用,这就免不了有些人会巴结上司。一般的对上司的恭敬是应该的,但曲意奉承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部下苛刻,因为在他们看来,既然这部下的官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这个下属就如同他的奴仆一样,即便是对人苛刻,你又能拿我怎么样?但人有着其复杂性,有的人对自己的下属苛刻,对不归自己管理的人却表现出其另一面,对人恭敬有礼。魏国有个大臣把这种情况演绎的淋漓尽致,他竟然会和一个苍蝇较劲,“笔头蝇”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但是,这个人最终竟然做到了九卿的高位。这个人是谁?他的寡恩以及和苍蝇较劲又是怎么回事呢?

王思,济阴(今山东菏泽定陶)人。曹操时期和梁习一道任西曹令史。有一天,王思当值向曹操禀告事情,不符合曹操的意图。曹操很生气,大发雷霆,教传唤主事的官吏,要将王思以重罪论处。当时王思刚好外出,梁习代替他前往应付,到了就被关押了起来。王思急忙赶了回来,主动承认自己的罪责,认为罪应处死。曹操对梁习默默地代人受过颇为感动,也很满意王思能勇于承担责任,他说:“谁能想到我的军队中竟然有两位义士呢?”后来两人被同时提拔为刺史,其中,王思兼任豫州刺史。

王思是从低级别的官员逐步提拔起来的,属于比较能干的官员之一,在曹丕时期还被下诏褒奖,说他是“纯吏”,赐爵关内侯。

不过,这个王思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尤其是擅长公文的写作,但他却是一个里外不一,对上对下两幅嘴脸的人。王思能够敬贤礼士,更擅长的是善与判断谁有权势,从而决定他要巴结逢迎的对象。魏明帝时期,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为魏明帝所信任,掌管朝廷中枢机关,能够左右朝政。大臣们都要巴结他们俩,找机会就和他们来往,王思也不例外。但有一个例外,这个人就是辛毗。儿子辛敞劝他稍微屈尊迁就一下,害怕遭到两人的诽谤。辛毗却根本不屑,说最多是不当三公而已,这也算不上是什么危害。而大丈夫决不能为了三公之位自毁气节。但最终还是吃了这两人的算计。当时冗从仆射毕轨上表说:“尚书仆射王思是专心勤奋的老吏,但是中直谋略不如辛毗,辛毗应该代替王思。”魏明帝以此征求刘放、孙资的意见。刘放、孙资回答说,陛下任用王思,是想看到他尽力效劳,不是看中他的虚名,辛毗确实忠诚耿直,然而他性情刚愎专断,这是圣上考虑时应该详加考察的。魏明帝于是放弃了任用辛毗,让他出京担任卫尉。当时的人都在讥讽刘放、孙资压制辛毗帮助王思,然而这个王思却因为巴结实实在在地获益了。

齐王芳正始年间,王思担任了大司农。这时的王思已经是老眼昏花,性格暴躁,经常无端地对属下发怒,手下官吏都很怕他。在这样的人手下干事,挨骂是经常性的事情,问题在于挨了骂还不知道所为何事!更不用说,他还是一个少信寡义的上司。有一次,有一个小官向王思告假,说父亲重病想回家看看,因家离得很近用不了多长时间。王思怀疑其所言不实,发怒说:“世上有想老婆说母亲生病者,难道指的就是这个人吗!”因此不准假。第二天,这个小官的父亲真的就去世了。王思也听说了,但他仍然没有一点愧疚之意。

王思这个人性子急,曾经有一次提笔写作,有苍蝇停落在笔头上,赶走了又飞回来,一连好多次都是如此。王思气得大怒,满屋子追逐苍蝇,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苍蝇赶走。苍蝇没有赶走,王思将怒气撒到笔上,他把笔摔了,用脚猛踩,直到把笔踩毁坏了方才罢手。

后来以“笔上蝇”比喻干扰写作的丑恶事物,这离王思的驱赶苍蝇意思上已经有点儿远,但如果没有王思的演绎,恐怕也就不会有这样一个词语。如此说来,这个丑恶也包括他的故事的主人翁王思。正因为如此,史书给王思的定义是:“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就是说他还算是个能干的官吏,但是他为人苛刻琐碎而不识大体。这也确实对王思刻画的准确到位。

王思最终官至九卿,这在封建社会是少部分人才能达到的高位,但就是这样一个高官,传记却附在《梁习传》之后,不能不说这和他的官位是很不相符的。不过,问题的要害正是如此,一个人尽管也还能干,官场上也能不断提升,但他出色的地方只是巴结上司,训斥部下,剩下的就是和苍蝇较劲,你又能让史学家为他写一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