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势力并不强,为何却能建立了唐朝呢?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李渊在起兵的时候,手中只有三万人马。而且大都是李渊在剿匪的时候,收编的匪军,实力其实很一般。但李渊却能够一年就登基称帝,七年就实现统一,创建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大唐王朝。这样的伟业,他是怎么实现的呢?

说起唐朝的辉煌,很多人下意识的就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由于其在历史记载中占据了很大篇幅,非常容易将其他人物与因素都挤占出本应有的位置。他的父亲李渊,就是其中一位。因为没有他的起兵与决策,李世民根本不会有之后的辉煌。只有李渊建立了唐朝,李世民才有日后的施展舞台。

但在艰难的创业初期,李渊的地盘并不算大,可以用于外战的兵力也不过3万人马。可就是靠着这3万人马,李渊这批人打下了唐朝的坚实基业。尽管天下群雄有很多,兵多将广的强藩也有好几个,但他们最后都倒在了李渊建立的唐朝脚下。李渊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些壮举的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渊的集团从开始来就是非常具有实力的一支。虽然人数上似乎完全没有优势,但其身份出生与集团构成来说,都是非常厉害的。加之正确的战略布局,非常合理的将自己推向高位。李渊在隋末的各路反王中,社会地位仅次于逃到南方扬州的隋炀帝本人和宇文家族。

在隋朝建立前,李渊的家族随鲜卑贵族姓大野,成功融入了整个关陇军事集团,是不折不扣的社会精英和贵族。即便是在普六茹家族篡位,将自己的姓氏改成杨后,李氏也是重要的上层建筑拼图。作为太守的他,本身就是文武权力于一身。哪怕不去夺取天下大权,都可以在山西的山地环境下建立自己的王国。

请不要小看这种阶层出生。因为这也意味着一个人的眼光、格局、人脉和资历深浅。李渊的新旧部下与亲戚,往往不缺乏自北朝以来任职的各类文物官僚或贵族世袭。李渊把这些人的力量调动起来,远比几十万被迫起义的流民要厉害。

在战略上,李渊也在暂时稳固晋阳老基地的同时,优先抢下了没有强主控制的关中地区。当地不仅是一个战略位置不错的粮仓,也是通向河西走廊的要道。而且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占据关中的势力也经常可以对关东各地,形成压制性优势。李渊和他的集团,可以在那里获得足够的粮食、兵源与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李渊又转身强化了自己在山西地区的势力。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同依然势力很大的东突厥汗国交好。这样不仅是有助于他收服山西北部的军阀势力,也可以依靠突厥人控制代道与草原商路,获得外贸和技术支持。

在正常情况下,从草原北路而来的贸易额与蛮族雇佣兵,数量都远远超过地势狭窄的河西走廊。当时的东亚,主要的国际陆上通道,就是草原、河西、青海三条主干道。李渊捏住了山西与关中,就基本上控制了以上三条黄金线路。建立了其他势力都不具备的国际化体系。

在军事技术上,李渊的地利优势在后来的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本就属于北朝军事贵族的他们,轻而易举的获得了大量优质骑兵资源。让李世民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具状骑兵--玄甲军,就是优质马匹、冶铁技术和精锐骑手的完美结合。

在李世民这样深谙骑兵战术的将领指挥下,经常发挥着一锤定音的关键性作用。其他兵种也在资源配置上,具有内地普通军阀所没有的优势。若非如此,李渊手里的那点部队,可能很早就在同周边势力的消耗战中用完。在后来对上势力庞大的王世充与窦建德时,也不会有历史上出现的那种强势。

反观李渊集团在控制天下道路上的两大对手,你就可以理解唐朝的优势所在。王世充的部队,是隋末为了弥补东征高句丽损失而临时组建的地方治安军。尽管有正规军的组织架构,但整体势力偏弱。

除了防御城池要塞,几乎没有其他野战能力。窦建德虽然有众多河北地方领主的支持,但瓦岗寨的出生属性让他打仗经常要靠流民与农民军炮灰充数。他们都很难是源自过去北魏六镇精兵的唐军对手。

所以,千万不要对李渊的胜利表示惊讶。他在很多方面是开始就占据优势,并且依靠正确的部署将优势进一步扩大。他的竞争者们,都不具备他所拥有的较高起点。在没有特殊情况帮忙的条件下,输给唐军也在情理之中。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群雄并起,纷乱复杂的局势中,李渊为何能够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呢?

很多人认为李渊靠着中原鹬蚌相争,他渔翁得利,捡漏而得天下,我觉得这样认为有些失之偏颇。其实李渊之所以能够建立大唐,是把握住了合适的时机、占据了有利的地盘、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凭借其远大的战略眼光与雄心壮志得来的。

第一、李渊两次时机把握的很好。

第一次是晋阳起兵:李渊晋阳起兵是在大业十三年七月,此时,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已经壮大起来,对东都洛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将大部分隋军主力吸引住过去,并从地理上阻断其支援长安的道路。如果过早起兵则无此便利条件,隋军一旦大举支援关中,凭李渊那点部队是阻挡不住的。

太迟也不行,因为大业十三年四月,薛举在金城起兵,号称西秦霸王,对长安虎视眈眈,李渊十一月攻占长安,薛举十二月便进犯扶风,窥伺长安,结果被李世民打退。晋阳起兵,李渊稳住李密,击退薛举,时机把握恰到好处。

第二次是夺取天下:占据关中后,李渊制定了先稳固关中,再一统天下的战略目标。武德四年,盘踞在中原的四大势力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宇文化及,只剩下王世充与窦建德二人,而且互有攻伐。

李渊当机立断,派李世民东出,讨伐王世充。如果太早东出,中原四大割据势力,实力太强,捞不到好处;如果太迟,窦建德稳固河北后方之后,王世充估计不是他的对手,一旦窦建德一人占据中原,实力必将大增,将会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到时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这两次重要时机的成功把握,足见李渊对时局敏锐的洞察力与远大的战略目光。

第二、占据了有利的地盘。

长安是隋朝的国都,所在的关中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而且对于李渊来说还有两大好处:

其一,长安是大隋的政治中心,虽然后期隋炀帝将重心往洛阳转移,但长安仍是西魏、北周、隋朝统治阶级关陇集团的老巢。李渊本身也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由李渊占据关中,是这三朝遗老遗少乐意接受的。所以,李渊在攻占长安的过程中,可谓一呼百应,沿途郡县纷纷不战而降。李渊从起兵之初的三万人马,到进攻长安时已经发展到二十万。

其二,长安在隋末动荡中几乎没有遭受过战乱破坏,人民相对安定富足,为李渊一统天下提供了牢靠的后方支援。

第三、李渊手下人才济济。李渊在尚未起兵时就注重拉拢人才,聚拢豪杰,比如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殷开山、唐俭、刘政会等。李渊在称帝不久后就公布了十七人的开国功臣名单,大加赏赐。

在战争过程中,有大批隋朝降将,如屈突通、李靖等加入。还有高官贵族的投靠,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宇文士及。有敌军降将,如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徐世绩等。对于这些人才,李渊极力拉拢,非常爱惜,并让他们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且李渊用人不分贵贱,在战胜宋老生后,有人请示李渊说地位很低的徒隶是否予以嘉奖。李渊说:“战场上弓矢可不分贵贱,立功奖赏怎么能有差异呢,就算是黥面的罪犯,如果立功,也能封王。部曲、徒隶,凡有战功者,一并授奖!”这样就吸引了大批农民的加入,对李渊势力的扩大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北方有李世民指挥,南方有大唐宗室李孝恭挂帅,军事由李靖指挥。一南一北,一个李世民,一个李靖,均是几百年难得的军事天才,他们为大唐一统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

任何一位开国帝王都是优秀的政治家,都有其过人的才智与谋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天下更不会唾手可得。唐高祖李渊在隋末云谲波诡的局势中,极具远见卓识,又有高超的手段,是一位优秀的开国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