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郭子仪也是功高盖主,为何却能够善终呢?

郭子仪是唐朝名将,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郭子仪四十岁时任朔方节度使,手握十万精兵。安史之乱爆发后,任副宰相兼兵部尚书。收复长安后,加司徒官衔,封代国公。公元758年,进位中书令,成为真正的宰相。公元762年,郭子仪又因功进封汾阳郡王。公元779年,郭子仪被皇帝尊称为"尚父",再加太尉官衔。公元781年,郭子仪去世,朝廷赠太师官衔,谥号"忠武"。并且后世史书赞曰:"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

郭子仪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起始于武则天时期的武举第一名。武则天当权时期,为了消除反对者,对军队进行了大清洗,全部换上了亲信。武则天这些亲信,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进而大唐帝国使得对外战争一败再败,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鉴于边防压力剧增,武则天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武科,用以选拔人才,来充实军队,稳定边防。

九原郡,郭子仪的发家之地。郭子仪出生于华州郑县的一个士大夫家庭,因为家道中落,所以郭子仪没有参加文科,而是参加了武科。成为武状元后,郭子仪以左卫长史的身份前往单于都护府任职。经过多年的磨砺,郭子仪积功成为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之后,因为上司嫉妒,郭子仪被闲置,一直未得重用。闲置的生活养成了郭子仪宠辱不惊、恢弘大度的性格。

安史之乱是郭子仪命运的转折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郭子仪在天德军使、九原太守的位置上一直待到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帝国外重内轻、承平日久的问题完全爆发出来。因为安禄山身兼河东节度使、控制了河东道北部,对北都太原构成严重威胁。大唐帝国中央慌忙想起了被闲置多年的郭子仪,于是任命他为朔方节度使,全力解除安禄山对太原的威胁。

郭子仪深入河北,以一己之力稳定天下大势。郭子仪没有辜负中央对他的期望,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河东。收复河东失地后,便开始着手收复河北失地。安禄山在河北经营多年,势力比较稳固。加上河北有大量草原胡人,这些胡人全力支持安禄山,使得郭子仪收复河北的计划困难重重。

此时,颜真卿兄弟在河北常山郡起兵反抗安禄山,一时间河北十七个郡县响应,形势大好。面对如此大好形势,郭子仪抓住机会,深入河北,重创安史叛军,一时间威震天下。想知道你的健康状况如何?在深受猜忌的情况下,郭子仪依然一心为国,因此被称赞为"再造大唐"。就在郭子仪威震天下、即将剿灭叛军的时候,唐肃宗听信谗言,强令郭子仪停止进攻。

郭子仪停止进攻后,安史叛军立刻抓住机会进行喘息,形势开始逆转。偏偏唐肃宗还派出太监前期监军,用以牵制郭子仪。此外,任由太监胡乱指挥,造成唐军重大损失。在这种恶劣的形式下,郭子仪忍辱负重,先是惨淡经营,进而收复了长安、洛阳两京,接着与李光弼通力合作,最终彻底击败安史叛军,恢复了大唐天下。

郭子仪立下大功、被君主猜忌,偏偏最终得以善终。安史之乱平定后,鉴于郭子仪功劳太大,对皇权构成威胁,唐代宗采取明升暗降的方法,剥夺了郭子仪的兵权。郭子仪对此毫无怨言,并坦然接受。郭子仪平淡的表现打消了唐代宗对他的戒心。

因此,当吐蕃与回纥联手入侵时,唐代宗再度派郭子仪领兵出征。吐蕃与回纥势大,唐军诸将不敢前进。郭子仪却毫无惧色。郭子仪单骑入回纥大营,凭借自己的威望,促使回纥退兵。回纥退兵后,吐蕃大惧,也一同退兵。就这样,郭子仪不费一兵一卒,彻底解除了外患。此后,郭子仪受尽恩宠,余生都在享受荣华富贵,并得以善终。

岳飞被誉为中华武将第一人。但是,岳飞有"再造大宋"的功劳,却仅仅被称为"中兴四将"之一,还深受君王猜忌,最终也因为猜忌而死。岳飞死后,也仅仅被谥为"武穆"这个等级不高的称号,"忠武"是后来追赠的。

郭子仪活着的时候,就被赞为"再造大唐"。活着的时候,就和诸葛亮一样,被尊称为"尚父"。活着的时候,就封汾阳郡王、享受完全的荣华富贵。死后更是直接赠太师衔、谥"忠武"。此外,在唐朝官方、私人的史书中,更全是一片赞美声。因此,郭子仪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奇人。

功高盖主的郭子仪为何能得以善终?郭子仪之所以能够善终,是因为他聪颖通达,具有两条令人叹服不已的政治智慧。

一,恃宠不骄,礼遇奸臣

常年带兵打仗、为国家立下不世之功的将帅,最容易由于君王的宠爱和封赏而滋长骄横之气。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情刚正耿直的将军而言,当他们看到奸佞小人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不免形于颜色。而郭子仪在这方面却恰恰相反。他的生存哲学就是不仅对君子谦恭诚恳,对小人更是礼遇有加,绝对不依仗自己的功劳而对朝堂上的奸臣表现出轻蔑不屑。

当时大宦官鱼朝恩为人专横,在朝中经常陷害忠良,郭子仪也由于功勋卓著成为鱼朝恩嫉妒的对象。大历二年十二月,郭子仪父亲的坟墓突然被人挖掘,朝野哗然,虽然没有捕获到掘墓者,但是大家几乎都知道是鱼朝恩指使的。

古人讲求孝道,父亲坟墓被掘,是对一个人最大的羞辱,乃是不共戴天之仇。此时的郭子仪,正在前线率军与吐蕃交战,听闻消息之后迅速从泾阳赶回朝中。郭子仪自己心中也很清楚,这件事情是谁干的。

满朝公卿都十分忧惧,担心郭子仪盛怒之下举兵叛乱。谁知郭子仪见到皇帝之后,非但没有追究鱼朝恩的责任,反而流着眼泪说:“臣常年带兵打仗,手下的士兵经常毁坏别人的坟墓,臣却没有能够很好地阻止。这次的事情是因为臣自己不忠不孝遭受了天谴,并不是哪个人的过错。"

郭子仪这一席话,不仅使皇帝和公卿们心安,也使鱼朝恩大感意外。郭子仪何尝不想追究鱼朝恩的责任?只是鱼朝恩是备受皇帝恩宠的宦官,如果执意严惩,一方面会让皇帝为难,另一方面,假如这次没有彻底把鱼朝恩弄垮,今后他必然会不择手段对付自己。不得罪小人,是郭子仪心中的一条戒律。

后来,鱼朝恩设宴邀请郭子仪。手下的人纷纷劝阻郭子仪不要前往,郭子仪却坦然大度地前去赴宴,对鱼朝恩完全不设防。郭子仪的诚恳,彻底折服了鱼朝恩,他流着眼泪对郭子仪说:若非您是真正的长者,怎么能不起疑心呢?

而对待当时众臣们鄙薄不已的卢杞,郭子仪也始终保持着礼让和客气。卢杞相貌丑陋,每次拜访过郭子仪的时候,郭子仪都会提前让府中的女眷都规避,因为他担心女子们看到卢杞的相貌会忍不住发笑,引来卢杞的记恨。正是由于郭子仪这种谦恭和礼遇,卢杞后来发迹之后虽然残害了很多忠臣良将,却始终对郭子仪网开一面。

二、敢于自污,以安君心

对于皇帝而言,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功臣过于洁身自好。就拿郭子仪来说,本身就已经功高盖主了,如果再清正廉洁,势必会招揽到天下人心,到时候皇帝怎么可能安心?郭子仪正是因为悟透了这个道理,所以在生活上极度奢侈放纵,不仅到处搜集各种珍宝器具,还大肆置办良田美宅,美丽的姬妾数不胜数,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贪图享受的人。

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家中“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经常在家中举办各种奢华的宴会,甚至一次宴会的花费都能高达几十万钱。郭子仪不仅自己和家人吃穿用度极为奢侈,就连家里的1000多名仆人也都衣着锦绣,看上去富贵逼人,在当时的京城都知道郭子仪府中的富裕。

他手下的幕僚认为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会给郭子仪的名声带来损害,因此劝谏郭子仪要多为国家着想,此刻正是国家多危多难之时,应该把钱财捐献给国家充当军饷,这样对自己的名声是有很大好处的。郭子仪听到这话却忍不住笑了起来:"如果我按照你的建议去做,陛下反而会怀疑我另有所图。“他向自己的部下解释道,皇帝最为担忧的从来都不是大臣们迷恋声色犬马,而是大臣们招揽人心起兵造反。前者顶多是国库里损失一些钱财,后者却会颠覆整个帝国的根基。

《太平广记》对郭子仪的评价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郭子仪正是因为获得了奸臣们的心悦诚服、看透了居上位者的心思,才得以在暗流涌动的庙堂上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