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为何如此短寿?与他继位前后的政治风云有何关系?

宋英宗赵曙,是宋朝的第五任皇帝,在位近四年,36岁就去世了。为何宋英宗如此短寿呢?应该说跟他继位前后的政治风云有关。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英宗原名赵宗实,他不是宋朝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的亲子,而是养子。宋仁宗直到27岁才有了皇长子赵昉,可很快赵昉就夭折了,这之后尽管宋仁宗还生了几个儿子,却都夭折了。

生不出儿子怎么办?对大臣们而言不难,不就从宗室里边挑几位过继嘛,赵宗实就是那时被收入皇宫的,由曹皇后抚养。可对皇帝而言,终究不是自己亲生的,心里始终过不去那道坎,所以宋仁宗一直拖着不立养子为太子。

在宋仁宗年轻,身体还没什么大病的时候,立太子的事情也不紧迫,他自我安慰总能生出儿子来,大臣们也没办法,只能等着。但随着皇子的不断夭折和新生皇子的减少,还有至和二年(1055)初,46岁的宋仁宗大病一场,三日不省人事,差点就挂了,这事几乎把大臣们急疯了,从此以后,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宋仁宗早立太子。

宋仁宗还不认命,觉得自己还有机会生出儿子,但大臣们等不及了,一个接一个地催,宰相韩琦就上书直言:“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庙、社稷计?”。宋仁宗的回答是:“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意思是,后宫妃子就要有生孩子的了,说不定就是儿子,再等等吧,结果这次妃子生的还是女儿。

宋仁宗一拖就是十几二十年,赵宗实从幼年到青年,一直活在摇摆不定的阴影下,有机会继承皇位,却又不一定是他继承皇位,心理压力小不了。尤其是在豫王赵昕出生后,赵宗实被赶出皇宫回到生父赵允让身边,摆明是跟皇位无缘了。

当然,赵昕就是上面提到的几个早夭皇子之一,宋仁宗一直折腾到五十多岁,仍然没有儿子,他又不愿立太子,这可急坏了大臣们,司马光、欧阳修、文彦博、包拯、吴奎等等名臣全都上书劝说,宋仁宗依旧装聋作哑,大臣哭他也哭,一直搪塞下去。

到最后,宋仁宗的身体是越来越差,大臣们奏事都是点头摇头,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哪还有生育的希望?他只能无奈地立赵宗实为皇子,改名赵曙。

只是皇子,可见宋仁宗还是抱有奢望,但也仅仅是奢望,立皇子后的第二年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走完了他的一生,举国痛哭,就连敌国也为之缟素。

宋仁宗去世,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不过宋英宗一上位就发现问题不简单。

首先升级为太后的曹氏不愿放权,还曾在赵曙垂帘听政,两宫关系颇为紧张。韩琦和欧阳修左右忙活,说得口干石燥,最终才说动太后放权,两宫关系缓和。

可新的问题很快就来了,赵曙生父的名头怎么算?他是过继给宋仁宗,因此必须称生父为伯父,不过宋英宗为了抬高自己的权力,削弱曹太后的权力,借助加封父亲一事与朝廷大臣,与曹太后斗法。

这一动作耗费了赵曙一年多的时间,他先封自己父亲为皇伯父,后封为皇父,后干脆封父亲为帝,取得一步步胜利,这就是"濮议"事件。

生父的名头解决了,接下来是儿子的,立谁为太子呢?曹太后支持皇长子(即后来的宋神宗),高皇后则支持皇次子,宋英宗夹在中间日夜忧心。

后来确定了立长子为太子,他的身体也不行了,可见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皇帝根本做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