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李自成为什么会迅速从巅峰跌落?他在京城停留期间做了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自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北京城,人们没有想到, 他在北京逗留的时间如此短暂。42天后李自成带领大顺军撤离北京,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到底做了什么?让他迅速从巅峰跌落?

1.安抚百姓,防止将士侵扰百姓

刚进北京时,李自成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因此他约束将士,不准侵扰百姓。对此他约定:“军兵入城,有敢伤一人者斩,以为令”。

刚入北京城时,大顺军还是较好地执行军纪。“贼初如城,有兵丁二人抢前门铺中绸缎,即碟杀之,一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上。”

“兵淫掠者有禁,民抢攘者有禁,城军下城者有禁,犯者立死,断头截体,纵横衢道,虽触目悚恻,而人情稍贴。”

2.为崇祯发丧,收揽百官之心

李自成为崇祯发丧,以皇家的规格,将崇祯安葬在明朝诸陵中,并且允许明朝官员以皇帝的礼仪拜祭他。

之后李自成封崇祯的太子为宋王。大顺政权的这些措施,取得部分明朝官员的拥护,对大顺政权在北京立足起到一定的作用。

3.拷打明朝官员,搜刮银两

对于明朝官员,大顺政权只录用三品以下官员,对三品以上的官员实行拷打,追赃助饷。

李自成在北京设置比饷镇抚司,负责拘捕拷饷。按照官员的品级,规定其助饷的数额。

阁臣10万两,京卿锦衣3到7万两,科道官5万两,吏部2万两,翰林1万两,部曹数1千两。

拷掠之事,主要由刘宗敏、李过和李牟等人负责。刘宗敏特别残酷,他制造的夹棍,用有棱角的铁钉连接,被拷打的人骨肉都被夹碎。

内阁学士魏藻德被拷出一万多两银子,最后还是被拷打至死。内阁学士陈演被拷出数万两银子。

除了官员被拷打,许多富商也遭殃,许多人家破人亡。

4.经营关中

李自成尽管攻下了北京,但是他并没有在北京长期驻扎的意思。

大顺政权通过追赃拷饷,搜刮了不少财物。他“悉镕所拷索金及宫中帑藏、器皿,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数万饼,骡车载归西安”。

由此可见,李自成根本没有在北京长留的打算,他准备经营西安,因此将搜刮到的财物运往西安。

后来李自成带兵与吴三桂和清兵作战失利后,他返回北京匆忙称帝后就撤离。

5.招降吴三桂

当时辽东总兵吴三桂手下有数万关宁铁骑,战斗力强悍。因此李自成十分重视对他的招降。

李自成让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写信劝降,吴三桂同意投降。

此时的李自成骄傲自大,以为吴三桂只有向自己投降这一条路可走。于是,吴襄也被追赃拷饷,严刑拷打,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还霸占了陈圆圆。

收到这个消息的吴三桂勃然大怒,于是打消了向李自成投降的念头,转而投向清军的怀抱。

6.为何李自成只在北京停留了42天就撤离?

6.1残暴不仁,大失民心

李自成在进入北京的前十天,尚能注意约束将士,不准士兵侵扰百姓。不过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很久,由于不少将领带头劫掠百姓,李自成根本无法严明军纪,之后大顺军的军纪败坏,“至夜兵丁斩门而入,掠金银,淫妇女,民始苦之”。

除此之外,大顺政权的追赃拷饷,也让他们失去了明朝官员的心。

6.2没有定都北京的决心

李自成虽然打下北京,但是根本没有定都北京的决心,他把在北京搜刮到的财物转移到西安,准备经营关中,这表明他的战略眼光不高。

李自成与吴三桂和清兵在山海关交战失利后,兵力损失不算惨重,而且大顺政权在各占领区的形势稳定。

李自成逃回北京后,匆忙称帝后就撤离北京。北京作为都城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它在百姓心中意义重大,谁占领了它,对民心归属影响很大。

李自成对于如此重要的城市,却未打一场大战就撤离,可以说是大失人心,也大大动摇了原来向大顺政权投降的明将领的忠诚度。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刚撤离北京,大顺政权统治下的各地区就开始不平静,北京、涿州、保定、山东、山西、河南等原大顺政权控制的地区纷纷发生叛乱,明朝的官绅揭竿而起,袭杀大顺官员。

在大顺军西撤经过平定州和榆次县时,守城将士闭门不纳。这和之前李自成挥师攻打北京的形势完全相反,当时“文武吏皆望风降遁,或绅士争为乱首,日迎真主”。

可见草率地放弃北京,是李自成最大的败笔。

北京在百姓心中,象征着江山社稷,一个政权如果丢失了北京,就意味着在百姓心中它已经失去正统地位。所以之后的大顺政权一溃千里,再也没有重振山河的希望。

对比之后占据北京的多尔衮,就可以看出李自成有多么愚蠢。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力排众议,迅速迁都北京,从而使清军有了问鼎中原的资本。

6.3不善招揽人才

这点可以从李自成对吴三桂的招降可以看出。

从李自成对待吴三桂家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李自成并不信任吴三桂。李自成对付吴三桂的方法非常愚蠢,在吴三桂还在回北京的路上就对其父亲进行追赃拷饷,并且刘宗敏还霸占了陈圆圆。

如此一来彻底逼反吴三桂,虽然现在有说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为了陈圆圆才投靠清军,其实这只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是吴三桂通过李自成的举措感觉到一丝凉意,李自成的这些做法,透露出对自己的极大不信任,如果自己继续去北京觐见李自成,到时成了笼中鸟,只能任由李自成处置。

于是吴三桂只有横下一条心,反抗李自成。由此可以看出李自成在招降吴三桂上的做法有多愚蠢,他完全可以等到吴三桂来到北京后,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再对他的家人甚至他本身动手。李自成过于自大,以为自己兵力雄厚,吴三桂不敢反抗,结果逼反吴三桂,这是李自成的又一步臭棋。

6.4流寇作风

崇祯十四年(1641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转战河南、陕西、山西等地,他先后攻下许多城池,但是却弃而不守。

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就无法源源不断地补充兵源和粮食等,在李自成节节胜利时,这些矛盾暂时被掩盖住,但是在他失利后,流寇作风的恶果就显露出来,从北京撤离后,由于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大顺政权顷刻间土崩瓦解,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就灭亡。

从李自成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灭亡是必然的,他不是刘邦那样的英雄,甚至还不如黄巢(黄巢起码还在唐朝的都城长安坚持了两年多),李自成并无帝王之才,他缺乏战略眼光、实行流寇作风、不善招揽人才、残暴不仁,这些做法决定他注定只能成为流星,在短暂辉煌后迅速滑落到谷底,并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