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手下哪个谋士把他坑得最惨?

都说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于乌巢粮仓被烧,而乌巢粮仓被烧的原因是谋士许攸的反叛,可很少有人追问,是谁把许攸赶到了曹操阵营?或者说,这个始作俑者真的是铁面无私严格执法的人吗?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官渡之战,如果从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军进攻白马开始算起,到十月袁绍军乌巢粮仓被烧前,前后共有九个月的时间。在这九个月的时间里,双方“相拒连月”、“士卒疲乏”,尤其是粮食问题,更是成为双方能否继续待下去的第一要务。曹操的粮食即将告罄,袁绍的千辆运粮车也被曹军烧毁。就在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来了!他不仅仅是来投降,还带来了袁绍军粮食暂存在乌巢且防卫不严的消息。有了这个消息,曹操亲率骑兵连夜奇袭乌巢,成功将乌巢守军击败,烧了乌巢粮仓。袁军崩溃,袁绍败走。本来,官渡之战一直是袁绍强曹操弱,粮食更为困难的也是曹操,许攸为什么在这么个关键时候叛变投降曹操呢?史书说的是:袁绍的谋臣许攸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他,于是许攸叛变了。

一个人贪财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许攸也不一定是在这样大战的时候开口向袁绍要赏赐,那他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叛变呢?原来是他的家人犯了法,被留守在后方的审配给抓了起来。贪财、犯法,把这两个词连起来,似乎审配做的是无比正确了,可事情真的就是如此吗?我们可以问两个问题:一是审配真是个正直无私之人吗?二是许攸家人所犯法必须在这个时候处置吗?

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袁绍自领冀州牧,审配被委任为总幕府,成为袁绍的心腹。袁绍打败公孙瓒,审配力主乘势攻打曹操,这非常符合袁绍的意图,于是袁绍留下审配守邺城,发兵黎阳。邺城是冀州的治所之地,这等于是将整个后方和家人留给了审配,可见袁绍对审配多么的重视。作为后方的主官,审配应该做好两件事,保持后方的稳定,保证前方的供应。要说明这两件事,还要说审配的为人。有的史书说审配年轻时比较正直,但纵观审配一生却是得罪人很多,不大能够和人共事。许攸就不用说了,辛评、郭图都和审配不和,另外还有孟岱和张子谦,就是那个后来和审配站在一边的逢纪,开始也是和审配有矛盾。还需要说一说田丰。田丰因为阻止袁绍征伐曹操,被袁绍关进监牢,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羞于见田丰,下令杀了他,然后才回到邺城。作为邺城的主官,审配如果能够暂时压一压这件事情,是不是田丰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即便袁绍还要杀,审配该劝的劝了,是不是会和逢纪有着不一样的为人?君主要杀大臣,同僚出面讲情,自古有多少例子可鉴!陈平带着诏书去杀樊哙,结果他却把人给带回到了京都,难道审配几天都等不了了吗?就凭这一点,就说明审配作为后方主官,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人。继续说审配是不是严格执法,魏书曾记载有曹操的诏令:袁绍的治理河北,导致豪强恣意妄为,宗亲大肆兼并;底层民众不能满足袁绍的需要,贫弱不堪。是哪些豪强恣意横行呢?曹操特意点出了审配,说:“审配宗族,明目张胆的藏匿罪人,成为逃亡者的主人(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有这样的官吏存在,“想让百姓拥护,军队强盛,又怎么可能呢(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耶)!”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审配根本就不是一个守法之人,一个藏匿罪犯的不守法之人,想让他执法为公,有可能吗?

袁绍死后,审配继续进行着坑袁绍的事情。袁绍因为小儿子袁尚长得美,非常喜爱,想把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没有明确说出来。到袁绍死后,多数人的意思是按照长幼次序,立长子袁谭为继承人。但审配和袁谭的拥戴者郭图等人不和,害怕袁谭上位后郭图等人会害他,于是就按照袁绍以前的意思,立了袁尚为河北主。袁谭回到邺城后,看到弟弟已经“登基”了,就自称车骑将军。就这样,河北一步步走向分裂,直到被曹操各个击破。这里有几个关键点:袁绍没有明确表示要立袁尚;众人的意思是立长子袁谭;审配立袁尚不是为了冀州大局,而是因为自己和郭图的矛盾。如果审配从大局出发站在多数人一边,立袁谭为长子,河北会不会是一个不一样的局面?

曹丕总结执政败亡时说了两大原因,佞邪和秽政,那么袁绍身边的佞邪是谁呢?曹丕说是审配。曹氏父子为什么都说审配危害河北呢?这当然有审配被处死的原因,但河北被处死的高官还有几个,曹氏父子为什么不说别人呢?

所以,说到底恐怕还是利益的分配问题,审配巴不得所有和他作对的人都消失,这样他的利益就会更多一些,或者说他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再来看看他匆忙忙地处理许攸家人犯法,是不是能够更好理解一些?官渡之战导致许攸出逃敌营、袁绍死后导致河北分裂,两大事件的主因都是审配,这是不是把袁绍坑得太惨了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