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领域建设上,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手段?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元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中国历史上,由来自草原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虽然统治时间较短,但是却占据着重要地位,元朝不仅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各民族割据政权长期分裂和战乱的局面,还可以认为是中国“民族国家”的初始形成期,其理论基础来自于忽必烈重新提出和发扬光大的“大一统”思想,元朝也是“大一统”思想既秦汉之后的第二个历史高峰。
在思想领域建设“大一统”帝国,蒙元统治者主要的手段包括:1、设立“大元”国号,放弃“大蒙古国”国号。“大元”出自《易经》,表达的就是万物合一的意思,这暗合了蒙古力量把原先分属于宋、金、西夏、大理等无数民族政权的人民和土地结合在一起管理的现状。
同时,这种国号的命名方式也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中国朝代。在历史上,众多王朝多以君主封地等地名和封国名来命名国号,如唐朝国号是因为开国之君李渊曾受封唐国公,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则曾为随国公(杨坚为图吉利改随为隋)等等。这说明,虽然蒙元仍是传统的“家天下”,但依然有了不同于传统汉族王朝的新的内涵。
2、编写《大元一统志》和辽、宋、金史。对于兴起于草原的蒙古统治者来说,此举虽是在汉族谋士建议下而兴办,但仍具重要意义。
1343年,元廷任命精通汉学的史官(元朝中书省右丞相)脱脱帖木儿为《辽史》《宋史》《金史》总编修,且脱脱采取了三史分修的方针,即同时认同宋、辽、金自称中国,并承认辽宋金均是正统地位,这使得他在传统汉文化的语境中为元朝正名,使大元成为了这三家的继承者,继承前朝的正统地位和天子之名。至于《大元一统志》一书,同样具有特殊地位,它是第一部全国性的志书。此后的明清王朝,为了标榜自己同样是大一统王朝,屡次加以模仿。
在政治上,元廷吸收了部分金、西辽和西夏的技术官僚,部分采取了传统中原王朝(宋)的官制,并开科举取士,此举相当程度上笼络了当时的汉族地主和知识分子。此外,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虽然存在着区划界线不合理、军民不分和过于粗糙等缺点,但仍然使得北到西伯利亚森林、南到大海,东到库页岛,西到高原的广大领土归为一种制度的管辖,而不是蒙古传统的封地制度。
经明清两朝到如今,我国一级政区的主体依然是“省”,只此一点,便足以说明元廷行省制度的活力,这或许也是元朝灭亡后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了。此外,元廷还建立了以大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驿道系统,此系统内,驿卒一天行进的标准是50公里。这个系统,也较为完整地被后继者明朝继承下来。
不过,元廷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人制度,虽然此举是因蒙古人以小民族统治幅员辽阔而民族人口众多地域的“有效办法”,但依然是事实上构成严重的民族压迫。
因此,即使在南方,元朝的统治虽然多经由当地归降的汉族大地主加以实现,但这并不牢固。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南方平民在元朝统治者初期统治时也是有过几天好日子的,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说:“元主中国百年,朕父母皆赖其生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