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杨业的死和潘仁美有关系吗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潘仁美和杨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朝代的更迭不可避免。陈桥驿兵变结束了一个混乱的时代,作为北宋名将的杨业自是追随宋太宗南征北战,哪怕有人给宋太宗上书说杨业的不好,宋太宗连看都不看,直接转手给杨业,杨业对宋太宗也是忠心耿耿。但是历史上对于杨业的死因却是众说纷纭,有说是死于潘仁美之手,有说是死于王侁之手,但是杨业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今天就来探究一下。
雍熙北伐竟命丧于此
986年,一支训练有素的北宋军队正向着雁门关前进,走在队伍前方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虽已年近五十,但仍然精神矍铄,这就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将领杨业。即将到达朔州的杨业此时并不知道辽军主帅耶律斜轸早已知晓了这个消息,命令副将在朔州布下了天罗地网,辽军主力虎视眈眈,就等着杨业的到来。
杨业还是带领军队到达了朔州,与辽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耶律斜轸佯装败走,吸引杨业上钩,又在沿途设下埋伏,三面夹击。杨业没有办法,且战且退,被逼至狼牙村。这场战斗从早晨已经持续到中午,杨业所带人马俱疲。按照战前的约定,援军应该就在离此处不远的陈家谷口接应,就算这场仗败了,也还有机会。
令杨业感到痛心的是,原本应该带领援军在此处接应的王侁,此刻早已经带兵后撤。当杨业拼死带着剩余的人马赶到陈家谷口的时候,这里丝毫不见人影。此时,杨业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宿命了,恐怕命不久矣。但是身为军人的尊严不允许他向辽军低头,哪怕是战死在战场上,也绝不能降。被四面围困,断水断粮三天的杨业终于坚持不住了,仰天悲叹一声,从容赴死,留下一世美名。
受人赏识后投降归宋
杨业出生在北汉的一个官宦家庭里,父亲杨弘信是北汉麟州刺史。杨业从小就善骑射,和同龄人出去打猎,杨业往往打到比别人多一倍的猎物。喜好侠客的杨业长大后毅然选择了从军,跟随北汉世祖刘崇南征北战,屡战奇功,也由保卫指挥使升为建雄军节度使。甚至被皇帝赐予国姓,赐名刘继业,所以后人也称杨业为杨继业。
976年,北汉皇帝刘继元不敌北伐的宋军,为宋太宗所降。宋太宗早就听闻杨业骁勇善战的大名,对杨业十分赏识,爱才心切,希望杨业能够归降。刘继元也派亲信劝说杨业,跟着宋太宗能有更大的成就。杨业知晓后汉的败局已经无力回天,对北跪地遥拜,痛哭不已,归降宋太宗。
宋太宗见到杨业十分高兴,还未回朝就赐予杨业大将军的职位,并且恢复了杨业原本的“杨”姓。因杨业对边境布防事务十分熟悉,宋太宗又让他改任代州知州兼任兵马部署。980年,雁门关一战大破辽军,使杨业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3月,辽国皇帝辽景宗令十万辽军逼近雁门关,杨业率领仅数千骑兵,轻装上阵,从西面悄悄绕到北面,也就是辽军的背后,趁其不备,与潘仁美两面合力攻之,最终大破辽军,杀死辽国驸马,生擒指挥使。
这一战,使杨业名声大噪,在辽军之中听到杨业的名号就瑟瑟发抖,不敢与之一战。杨业英勇多谋,在军事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善用兵法,对于战场的时机把握十分精准。杨业的妻子也为人们所熟知,就是人称佘老太君的佘赛花。虎父无犬子,杨家将的名号至今仍流传。
杨业之死的深层原因
杨业看似是被辽军围困,拒不投降绝食而死。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呢?这与本应前去接应的王侁有没有关系呢?那为何又有人说是潘仁美之故呢?又或者这与上位者宋太宗有没有关系呢?这些问题都有待商议。
电视剧《杨家将》是以杨业之死作为开头的,身为杨业政敌的潘仁美处处针对杨家,仿佛杨业一死杨家将无人能与潘仁美分庭抗礼。
潘仁美也就能顺利地把控朝堂,没有人再与他作对。这样看来,潘仁美确实有很大的动机。还有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宋太宗下令北伐抗辽,收复燕云十六州,命潘仁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将,王侁为护军。
潘仁美作为主帅,在东路节节败退的情况下真的没有察觉到辽军的动向吗?宋太宗命令军队掩护四洲百姓迁徙到内地,杨业提出可让一队军队开路,百姓先行走大石路,自己殿后。
“辽军听闻动静肯定会有所行动,现在辽军打了胜仗,士气正盛,我们不可与之交战,等部队和百姓进入石碣谷就在谷口设下埋伏,这里易守难攻,定能大挫辽军锐气。也是最保险的策略,陛下的命令是要保护好百姓迁徙”。
潘仁美为什么没有阻止王侁的反对呢?杨业提出的明明才是最好的计划,不仅能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也能保证军队的安全,更能打击辽军,一举三得的好事,是潘仁美阻止不了还是根本就不想阻止呢?如果杨业一死,还有谁能够与自己比肩?到时候陛下肯定会更加倚重自己。从潘仁美的种种行为和动机分析来看,笔者认为,潘仁美要对杨业的死负很大的责任。
王侁又是何许人也?他又与杨业的死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潘仁美是一个旁观者和推波助澜者的话,那么王侁在这件事里又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王侁出身于后周的官宦之家,原是后周的东头供奉官。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原后周的大将军,即使兵变灭周建宋,也仍对同属官僚多有优待。王侁跟随宋太祖征战多年,立了不少功,调任阁门祗候,后又陆续升迁。
宋太宗继位后,下令北伐,王侁被任命为护军,跟随潘仁美、杨业等将领一同北伐。当杨业提出作战计划后,王侁立马起身反驳,“你如今率领数千精兵,却如此懦弱畏缩不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大将军吗?要我来说,应该直接到雁门北川,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前行,让辽军看看我们的气势,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现在面对辽军避而不战,难不成是有异心?”
杨业自知寡不敌众,此战怕是凶多吉少,临行前痛哭流涕地说:“这一仗必定不会顺利,我本就是归降的将领,得陛下赏识,不仅不杀我,还授予我官职,我死不足惜。如今我将以死报君恩”。
按照新的作战计划,杨业领兵前往雁门北川吸引辽军主力,王侁带领援军在陈家谷口接应。从寅时到巳时,王侁等了许久也不见动静,终于,传来了消息,辽军大败。王侁急急忙忙地赶往交战之地,打算抢功劳,不能功劳都让杨业占了。
但是当王侁行进没多久,就发现这根本就是个骗局,辽军没有败,是引诱杨业上当的诱饵。王侁又急忙后撤数十里,躲到战火烧不到的地方。当杨业赶到陈家谷口的时候,哪还有人?无奈之下只好殊死抵抗,最终绝食而亡,二子杨延玉也战死沙场。
王侁是导致杨业之死的直接原因,是王侁一意孤行激怒杨业,执意让杨业正面迎敌,才导致杨业节节败退,陷入困境。最后更是没有按照原计划前去接应杨业,最终使杨业身死。王侁才是杀害杨业的重要凶手。
究竟是什么导致杨业被害?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多数人生在乱世无非为了钱权势,古人当然也不例外。
潘仁美作为杨业的政敌处处针对杨业是不争的事实,潘仁美为了自己在朝中的势力,杀害杨业也在情理之中。况且,战场变化瞬息万变,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就算杨业死在战场上,也不会被过多苛责。只要杨业一死,杨家没了顶梁柱,这朝中谁还能与之抗衡,杨家还不是任人拿捏。
王侁为人刚愎自用,在这件事中更是展露无遗,他虽是护军,但在这之前所任职的也多是监军,督军之类偏文官的官职,在领兵打仗上根本不敌杨业,此番杨业之死,王侁需要负主要责任。
还有一个疑问,宋太宗有没有参与其中。之所以有这个猜测,源于北宋本就重文轻武,赵家的江山是如何得来的,相信宋太宗并不陌生,宋朝对武将始终多有忌惮,生怕哪个武将功高震主,这江山就改朝换代了。
杨业死后的最终结局
宋军班师回朝,由于杨业之死,王侁被剥夺一切官职,贬为庶人,主帅潘仁美功过不相抵,官职连降三级。有罪之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宋太宗赵光义对杨业之死十分愧疚,追封杨业为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赵光义评价杨业:“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杨业有勇有谋,与部下同甘共苦,为人忠义有气节,死而不降。为官公正廉洁,得到部下与民众的爱戴,值得后世敬仰。
参考文献:《宋书》《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