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由盛转衰真的是因为唐玄宗的原因吗?

唐玄宗时期暴发的安史之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浩劫,它使得大唐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恢复到历史上万国来朝的世界最强国的地位。

马嵬驿兵变杨贵妃死后,唐玄宗西逃,李亨继位。实际上,李亨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尽管父亲是唐玄宗,母亲却并不出名,也并不受宠。

命运垂顾于他,是在公元738年。玄宗的一个宠妃武惠妃,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儿,极有政治野心和政治手腕,为了爬上皇后位子,想尽法子要清除“障碍”——王皇后和太子李瑛。

可是,玄宗皇帝的患难妻子、受朝中多数大臣支持的太子和皇帝的宠妃……治国安邦他们可能不行,要说搞宫廷斗争,个个都不是平庸之辈。而此时的李亨,因无任何政治资本,只能做一个旁观者,躲在历史的角落里,看着这场家庭剧。

结果因祸得福,当一个个“精英”去世后,平庸的李享却成了长子,被他封为了太子!

李亨本以为当上太子就可以过几天舒服的日子,可是他又错了。宫廷斗争从来都是激烈的,加上从没有一支真正有实力的力量能够支持他,却有不少很厉害的敌对势力在盯着他。而他能当太子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是当时在世皇子中的“大哥”了,但要让他下台,随便一条理由就可以。

宰相李林甫与武惠妃,力挺武氏的儿子寿王,他们就想方设法除掉李享,不过始终不成功。之后,杨国忠弄权,也想“清除”李亨,结果只是把他的结发妻子被迫害致死,而李享本人却毫发无伤。

安史之乱爆发后,提心吊胆地做了近二十年窝囊太子的李亨,利用群众对安史之乱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宰相杨国忠强烈不满的情绪,终于扳回一局。

翌年,安史乱军攻破长安,玄宗仓皇奔蜀,李亨又抓住好时机,导演了一场千古闻名的好戏——马嵬兵变。

此时,杨氏兄妹死了,玄宗逃往蜀地,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史称肃宗,尊在四川的父皇为太上皇。

肃宗继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宰相房琯请求带兵去收复长安,结果在陈涛全军覆没。757年正月,趁安史叛军内讧,肃宗起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借用回纥兵,乘机反攻,先后收复两京。可是,肃宗却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比落在叛军手里更惨。

翌年九月,肃宗再次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军队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

可是,在参加作战的九节度使中,郭、李战功最多,威信最高,肃宗却不愿交军权,还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统帅大军、总揽全局。

结果史思明率十三万大军驰援安庆绪。

鱼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要说用兵了,致使唐军一败再败。他还将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结果肃宗问也不问就罢了郭子仪兵权。还好此时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

自鱼朝恩后,肃宗在朝中开始起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这些宦官操纵军政大权,势力日益嚣张。

除了朝中一片混乱外,后宫也不得消停。肃宗宠信皇后张良娣,纵容她干预政事。

起初,张皇后和李辅国起结为一党,后来由于张皇后企图将越王李系扶上帝位,两人又闹翻了。

公元762年,患病的肃宗,已几个月不能上朝了。四月,玄宗病死,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张皇后对太子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

太子流着泪说:“父亲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亲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

张皇后见太子不站在自己一边,就立即与越王李系密谋。李系随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

不料,李辅国从耳目获知此消息,他立即和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刚遇见太子进宫探父。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将太子劫持并监视起来,还假传太子令,让禁军入宫逮捕李系、段恒俊等人抓。

张皇后获知李辅国发动“政变”,慌忙躲进肃宗寝宫。

李辅国就带禁军闯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吓得胆子都破了,不停地哀求肃宗救命。

受到惊吓的肃宗,更加说不出话来,李辅国趁机将张皇后“逮捕”。

因受惊,肃宗的病情更加严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在长生殿。

总的来说,肃宗继承开元盛世的成果,又想解决大唐中期以来积累的各种弊病,不料遇上了安史之乱,这样他就无法安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当他将全部精力放在平叛上,却忽略了宦官势力,致使后者势力越来越强大,终于危及帝国的安危。这是这位乱世天子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