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弘,字宣慈,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的长子。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武则天以智谋取得皇后称号之后,作为长子的李弘便也跟着身价提高,显贵起来。显庆元年(656年)春正月,皇太子忠被废为梁王,出京师到梁州任刺史,而时方四岁的李弘便以皇后长子的身份顺理成章地被封为太子,入住东宫。
咸亨三年(672年),李弘年满二十,高宗因风眩病日见严重,遂年冬诏令太子监国。让李弘学习治理回家、处理政务,当然也有以他分解武则天权利的意思。
李弘仁孝,喜读书,善待人,并曾谏阻高宗刑杀太过,很有仁德之风。咸亨年间,李弘亲见自己两个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室城公主。三十多岁的人,仍旧幽禁于掖庭牢室,“见之惊恻”,上表父皇,奏请放出这两个姐姐嫁人。
武后听闻,杀心顿起,愤恨李弘竟敢把自己死敌萧淑妃的两个女儿释放,恨记于心。李弘见母后专权,便“罕接宫臣”,对政务并不尽心。负责太子饮食的典膳丞全椒刑文伟就减少供给太子的饮食,并上书谏太子,促使李弘复书,“嘉纳其意”。
一次,太子在宴会欢愉之际,命令东宫大臣表演“掷倒”伎,轮到左奉裕率王及善时,遭到拒绝,王及善谏道:掷倒伎表演自然有伶官们充当,殿下不希望我听从您的命令吧?李弘连忙道歉。
通过历练,李弘逐渐成熟起来,高宗也非常喜欢他,曾希望由他继承皇位,但由于武则天摄政国事,不容别人插手,而高宗又无力把握政局,尽管太子“仁孝谦谨”,“监国其间,礼接大夫,中外属心”,但始终未得到母后的青睐,多次奏请,“数忤旨”。
李弘曾经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当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君的故事,不禁掩书叹曰:
“这种事做臣子的都不忍听闻,而经典之书是圣人拿来训示后人的,为什么要记载这种事?”
郭瑜回答他:
“孔子作春秋是为了要褒贬善恶,用以劝世或告诫,因此记下商臣的恶行,让千年以后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件事。”
李弘说:
“不是不能让这种事流传,而是我不忍知道有这样的事,请让我改读别的书吧。”
郭瑜向他拜曰:
“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殿下资质敏睿,既然不忍听闻这些不好的凶事,臣听说要安定上位、治理人民,莫过于精通于礼。不懂则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之位,所以先王重视此道。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那么请殿下就停止读春秋,改读礼记吧。”
李弘接受这个提议,开始刻苦攻读《礼记》,变得更加仁孝谦谨,对士大夫十分有礼貌,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得人心。
高宗特别喜欢他,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的办事能力,当高宗出幸东都之时,下诏让他监国。当时关中发生饥荒,禁军中的一部分士兵在吃榆树皮,李弘见后,就悄悄地让家令寺送粮食给他们。
咸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得病,遂让李弘“受诸司启事”,就是接受批阅各个部门上奏的奏章,实际上高宗想让李弘一点点接替自己的工作。
然而,年仅24岁的李弘却在上元二年(675年)跟随父母从幸合璧宫在绮云殿因故不幸猝死。